最終皇帝只是認為是麗妃不小心著了哪個宮中嬪妃的道,所以才想了這樣一個辦法整治她,查來查去一無所獲,最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說說郭尚書,當璇璣遇到麗妃的報復后,就知道肯定是郭濤私底下打小報告了,那對付完他姐姐再對付他老子,這不正好好事成雙嗎?
然后元都就開始流傳郭尚書的八卦,說郭尚書好‘亂’童,喜歡小倌,連著幾晚郭尚書都是從小倌館醒來。
由于看到此事的人非常多,這一來二去就在元都傳開了,就連皇帝都在朝堂上過問此事,還讓郭尚書回府閉門思過,一個月不用來上朝了。
郭尚書算是丟人丟到家了,還在找到底是哪個敵人對付他,還哪有時間去管自己兒子挨打不挨打的事兒。
郭濤告了幾次狀都未果,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了國子監,從此以后見到璇璣都繞道走。
此次事件,璇璣一戰成名,國子監再無敵手,兩年內,紀律好的連祭酒大人都不敢置信,直夸掌教大人推薦的好,誰能想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娃娃,竟能讓國子監的眾人聽了都瑟瑟發抖,祭酒大人偶爾還會調侃掌教,說他還沒一個丫頭有能耐。
待到七月末,璇璣算是正式放假了,開始回家打點行李,準備迎接八月份的考試。
鄉試對于考生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錄取率也相當低,一般沒有把握的秀才都會再等一等,所以國子監和南書房統共也只派了兩百左右的學生參加鄉試,而且這部分考生中不乏有想試試碰運氣的學子,以這種心態參加鄉試,估計也就是為了漲漲經驗,以備后續再次參考積蓄力量。
八月,各省,州,郡,初六考官入闈,舉行上馬宴,但元都是不需要的,畢竟是首都,沒必要宴請考官。
初九正式開考,學子們需要提前一晚進場,而提前進場的目的就是為了檢驗,防止考場作弊,最后一天交卷,戌時清場,每闈三場,每場三晝夜,中間會有兩次換場所,是以九天六晝夜。
出場日分三批交卷,分別為:上午、下午、傍晚。
收卷官每收一卷發一簽,簽卷相符,考卷糊名,評卷前有抄工用朱筆抄錄,評卷官就朱卷評閱,用藍筆批閱。
正所謂朱筆濃批釋,青燈細勘卷。
雖說是漫長的考試,但璇璣覺得實在沒什么好帶的,她可是有空間的人,倒是母親為她準備了一些易克化的食物,璇璣覺得最起碼也要裝裝樣子,于是就放在了考籃里。
關于吃食她可不能像當初池金鱗那樣準備幾包泡面就對付過去,對于他這種剛穿過來就吃糠咽菜的人來說,當然對方便面這種現代食物很是向往,可璇璣不同,怎么可能會在乎這種食物,又不是沒有其他的選擇。
為此璇璣特意上飯館,打包了三天的菜肴,放在空間中,到吃飯的時候偷偷拿出來,估計還熱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