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璣:“......”
在家休息了幾日,璇璣就開始正式“上班”了。
一般科舉出身打算留在皇城供職的人,大多數都要在翰林院呆上幾年,沉淀下來,再由皇帝安排去處,剩下的一些則是直接外派到地方,做個父母官,若是政績不錯,還可以升官。
為了盡快提高政績,璇璣制定了大興商業,和農業的計劃。
興商業,解決務工問題,增加稅收,這樣國庫才能充盈,而國庫充盈之后可以興建銀行,再利用產出的利益,修建學堂,培養更多的人才。
而當農業興盛之后,會有大量的糧食和副食,這樣為了交通的便利,便于物資的運輸就需要建設城鄉,修橋鋪路。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提高商人地位,允許商人子女參加科舉,但不能利用公務之變謀取利益,要更加重視監察部門的功能。
制造紙幣使貨幣更加流通。
開通航運,與番邦國家進行貿易。
以州郡為單位,下屬創辦商會,提出更有效的發展商業計劃。
關于技術方面的問題,璇璣還能利用金手指和商城幫忙,但對于商人子女可以參加科舉這一項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也會讓文人反彈,這是唯一推行此道的困難之一。
所以這一項需要慢慢來,璇璣為皇帝提供了一些思路,例如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商人的家屬可以參加科舉,對于商人來說,能做的貢獻無外乎就是捐錢了。
而農業方面璇璣有方寶兒,所以糧食的產量不用太擔心,但是“分田地”又會觸動他人利益,特別是朝臣、世家、地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最開始的時候璇璣把它放在后面。
本來天元王朝,地廣人稀,朝廷可以出政策與補助,讓一些土地貧瘠的地方的百姓遷居到新的區域進行開荒。
而所開的田地都屬于個人資產,不像現在很多土地都牢牢攥在地主手中。
再來說人口問題,又關系到女子地位,在她看來,這個朝代對女子的要求已經算相當寬容了,本朝原本就有女學和女工,但是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她要做的就是把女學擴展開來,而對于女工則集中培訓,當然也不僅僅限于女工,這幾項對應的都是學校內的建設。
培養算術、木工、瓦工、廚師……的大型綜合類學校,璇璣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將來都能念書識字,掌握一門手藝。
璇璣把自己想到的這些,按照難易程度分文別類,羅列了整整一厚本的書籍,然后呈報給了皇帝。
而池金鱗那邊參與的是,改造農具、制造水泥、培養特殊人才、城市和鄉鎮的規劃以及江河改道等。
池金鱗很多項目若要發展下去,必須要大批量的投入資金,可能前期都不能回本,這是一個無底洞,所以提高商人的地位迫在眉睫。
兩人結合了利弊,把自己所提的建議呈報上去。
這將迎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
ps:小天使們,月底啦,票票無處安放了吧,投我呀,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