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以為璇璣打算推出專輯的時候,杜克又為璇璣接了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并不是什么大制作,而是非常流行的網絡電影,僅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播放,投資小,也不需要請一些大牌的明星,但是卻和百老匯劇團的導演合作,翻拍《歌劇魅影》。
以網絡電影的模式,把《歌劇魅影》翻拍成歌舞電影。
這些制作人之所以采用了這種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歌劇的魅力,網絡電影投資成本低,又能被更多的觀眾所接受,很多年輕人都會瀏覽,這就會讓那些對傳統歌劇沒有產生興趣的年輕人們想要嘗試聽一聽真正的歌劇。
這同樣也是雙贏的一種手段。
如今,傳統文化和新時代的信息發展產生激烈的碰撞,很多傳統文化都沒落了,所以這些老口碑的產業必須要實行變革。
而杜克接的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
韋伯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歌劇導演,而與他合作的喬治,雖然還不是十分出名,但卻對網絡電影很有心得,兩位導演的加盟,相信這部《魅影》能收到一個很漂亮播放量。
畢竟是小投資,所以也沒請什么特別出名的演員,而是讓百老匯劇場出演《歌劇魅影》的B組演員加盟。
在開拍前有一個視鏡,杜克幫璇璣選的角色自然是女主角,克里斯汀。
除了璇璣以外,還有其他的角色也需要試鏡。
試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給你段場景讓你演繹,有的是簡單的唱幾句,跳個舞,有的是幾個試鏡演員同時搭一個鏡頭……最終結果也是由喬治決定,畢竟拍出來的是電影而不是歌劇,所以韋伯不會對此插手。
而這個事情的結果卻并沒有讓喬治滿意,他找來了韋伯說明了這些情況。
主要是劇場出身的演員,表演風格太浮夸,不適合用在電影演繹的標準里面,他非常希望這些人能收斂一下。
而韋伯也明白,劇場演繹是需要演員動作夸張,抑揚頓挫的臺詞來吸引臺下觀眾們的注意力。
但把這些一旦搬到熒幕前,效果就變了,人們會感覺到這些演繹出來的角色非常奇怪,而且很尷尬。
看來這是眼前唯一的難度,最終兩位導演決定把這些選中的演員集中訓練兩個月。
劇場演員需要上表演課,練習自然的表演。
而非劇場演員,需要上聲樂課和舞蹈課,必須打造出完美的唱功和華麗的舞蹈。
當然關于唱功還是次要的,畢竟這是拍攝電影,后期的聲音是可以調控的,但舞蹈一定要過關。
而璇璣就是在這練習舞蹈和聲樂中度過了兩個月。
培訓之后的結果,讓拍攝進度飛快進行中,除了偶爾的一些小瑕疵可以忽略不計,基本上三個月就可以結束拍攝。
而璇璣的那些歌迷們得知她正在拍攝網絡電影《魅影》,紛紛表示十分期待。
這位唱歌十分好聽的小姐姐終于要露臉了嗎?
ps:求小天使們的月票,推薦票,謝謝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