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這三個不入流的紈绔子弟,京城許多人家知道了這件事,心里不約而同的都閃出這樣的念頭。
林家的林清,以后肯定有大造化,絕對不可以結仇。
但是背地里也有人暗暗思索,還是小官就讓江彬栽跟頭,那要是成長起來,豈不是……
不過不管這些人是什么心思,對上林清時,都是面帶笑容,十分和善。
本已經過了殿試風頭的林清,這下子又成了京城里面眾人所談論關心的對象。
甚至有些說書人,還編撰了一個京城四公子的說法。
大理寺少卿溫澈,安陽郡王祁川,當今太子祁君,新科榜眼林清。
這四個人,論容貌,論名聲,都是最上面的那幾個。
四公子中,又以祁川為首,深受所有人歡迎,其余的三個都是清冷或者冷漠的性格,太子第二,林清第三,溫澈最末。
至于溫澈為什么是最末……
民間流傳的說法,查不到具體是哪個人,溫澈即使手段狠辣,殺人如麻,也不能一下子處決那么多百姓,所以,這個四公子的排序,反而成了最不用怕溫澈會追究的事。
又因為溫澈人雖然俊郎,性格和手段卻是實在不敢恭維,男女老少,無一不畏懼,能憑著良心和審美,看在他臉的份上,把他編在四公子中已經是不錯,當然要放在最末位。
外界的風風雨雨,林清看的很清楚,對于上門討好或者是打探虛實的人,只要是上門拜訪,林清無一拒絕。
那些邀請他的宴席,每次也都是妥帖準備,按時上門。
剛開始大家還覺得終究是年紀小,沉不住氣,剛有了點名氣就拉攏官員,以后也未必會有什么大前途。
只要是皇族,最容不下的,就是拉幫結派。
可是后來,眾人漸漸品出味道。
林清哪里是來著不拒,他分明是油鹽不進,看似文文弱弱的不怎么吱聲很好說話的樣子,實際上根本就是一句沒聽!
前一日他能和一個官員相談甚歡,以禮相待,后一日就能和這個官員的死對頭也是一樣,一樣的彬彬有禮,一樣的友好笑容,看的多了,方才知道這個人根本就沒有走心。
去過林家的人,都感覺自己像個笑話,不知道他們從林家出來,林清背地里是怎么嘲笑他們的。
所有人明白過來之后,都氣的牙根直疼。
林清這算是自己把自己和眾官員孤立,別人不喜歡他,皇帝可是十分喜歡。
并且還是越看越順眼,一個翰林院正七品的小官,都沒有入朝參政的資格,卻總是被皇帝提起夸贊,底下的人垂著個腦袋,心里罵著,臉上還得笑著附和,聽著皇上毫不掩飾的夸贊和欣賞,那感覺真是……
相當窩火又難受。
時間就在皇上開心,大臣們憋氣的日子里一天天過去,轉眼之間,就到了翰林院的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