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阿里這塊兒肯定是高興了啊,今日新聞,就目前平臺的用戶量來說,流量也都不算小了啊,雖然目前國內的電商市場,阿里處于絕對的霸主地位,但是不思進取,不進則退啊。后面追兵那么多,一個個的看著目前阿里做好了,各種‘傳統’企業也都想摻和一下,攪局電商。
雖然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批評電商,批評阿里將市場給弄壞了,因為電商這個平臺,太容易惡意競爭了。但是絕大多數批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過是因為電商動了他們原本非常可口豐盛的蛋糕,他們能吃的蛋糕少了,甚至感覺自己以后可能沒蛋糕吃了,所以才會不樂意,才會跳出來。現在的超市,商品進去的扣點就得是20個點左右。也就是說,賣10塊錢的東西,商家就拿8塊錢,然后堆頭費啊什么的之類活動費用另算。
再有商城里的那些門面,一個月得是多少錢,員工幾個,月銷售額能到多少?相比于電商來說,性價比就要低的多的多了。
除此之外,各個品牌,大區級代理,省代理,市代理,區代理甚至到區級下面還會去細分。
這么多代理下去,每一層至少要拿10%-20%左右的利潤。而電商呢?
部分是品牌方直營,就是品牌方直接做,跨過了所有的代理商環節,最后利潤是都到了品牌方的手里。品牌方有錢了,也就有能力搞研發,能弄更多消費者喜歡的商品。
再有部分是代理商,這種也算是多數電商的模式,都是直接品牌方進貨-代理商手中運作-消費者拿貨,中間也就只有一個代理商,利潤加價可就少了多了。
為什么電商的東西那么便宜?原因也就因為此,因為電商省去了太多的中間環節。所以他們的售價即便的是比線下的要便宜的多,但是還是有利潤的。
一個個的叫囂著,電商弄死實體行業?那什么是實體行業?消費者該買什么東西還是繼續在買著,只不過渠道變了而已,以前只是在線下,現在多了電商這個渠道,東西還是那些東西。
那么按照他們叫囂的,實體就是那些實體店面的那些人了,這種更合適的名稱應該叫做渠道,而電商也是渠道。真正的實體是哪些品牌方還有工廠。是他們在生存研發商品,而這些叫囂著‘電商害死實體’的人,他們也就是進貨賣貨的二道販子。和電商渠道進貨賣貨有區別嗎?憑什么說電商就不是實體了?電商賣的那些東西都是憑空出來的?
目前阿里的憂患意識還是很強的,電商是趨勢,也是大勢,優勢相比較于傳統渠道來說,太明顯了,所以現在入行的人,公司越來越多。阿里想要保持住自己的優勢,當然需要不斷的有新的增長點,吳彬這塊兒這個新的流量來源,開放到天貓,阿里這款不管的誰,都肯定是非常高興的,也是他們需要的。
彼此高層的關系好了,比如說這次的求婚,洽談那會兒,吳彬只是稍微透露了點,他們就當即說了,具體確定時間的時候,提前告訴他們,他們好安排時間,當然這也是為了能盡快的談成合作了。
在和鄭重說這個事兒之前,就已經和那邊聯系上了,并且得到了準確的回復。
所以,到時候邀請小二啊,吳彬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已經打好預防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