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建立動物病歷,慈善學校,救助野生動物攝影,包括葉青看著介紹的什么“野生動物轉移模擬訓練”...
“不存在的,哈哈。我告你們吧,我們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這句話引起了他的疑慮。
加上葉青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看著到處都是金發、棕發、白發的白皮膚,跟著他一樣來到這里然后白天喂食,晚上在一起買了啤酒烤肉,篝火晚會,各種happy。
就總覺得...
“所以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地方商業化有點嚴重,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具體關于救助野生動物的功能,我想節目組之前有沒有具體調查過呢?還是說,真的這個地方就像是給這些白人來做‘慈善’,但實際上已經不太注重做救援野生動物這種事情呢?”
“當然我今天只是道聽途說,我也很抱歉有這樣的質疑,但我想問節目組,關于我的疑問有什么可以給我講解的嗎?”
...
葉青是很知道這種節目,會讓多少國內的人看到,然后對這個地方的認知就是節目組傳達出來的:這個基地救助野生動物,并對救助的動物進行保護,大家積極地保護。
可這個認知是不是真的準確呢?
他今天下午喂的獅子,懶洋洋的,丟了肉過去還找不到——這個獅子是否真如節目組所說,真的就是這樣喂養保護之后,放歸野外?能生存下去么,他們是否缺少相關專業人員,對這些動物的回歸野性和野外做培訓...
還是說,就是這樣挺好,方便游客來喂食...
這些都需要回答。
節目組并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
說實話,他們也就比葉青早了兩周多過來體驗,主要體驗的也就是這里的生活很苦,安全還行,也確實有一些可以用于節目拍攝的東西。
但這個基地是否真的依舊積極地在做救助野生動物的事情,還是打著救援名號的動物園、度假區,節目組也不得而知。
這就很蛋疼。
野生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基地,之間的差距肯定還是不小的。
所以節目組溝通的意思就是:
不管這邊具體是什么情況,但總之保護野生動物是好的。他們通過這段行程的體驗,可以讓大家進一步關注到野生動物保護,然后節目組的目的就達到了。
導演組最后補充:
“而且你不是也說了么,雖然存在著一定的疑慮,但是志愿者們都是很認真的。”
emmm,行嗎?
不太行。
導演組的話并沒能說服他。
葉青知道人家或許也真的是這段時間沒有什么需要救治的野生動物,一般情況下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野生動物讓你救助。
這個基地也就漸漸轉換位帶著救助性質的度假之地:來兩天體驗艱苦生活,順便教育一下自家小孩保護野生動物。
這種感覺...
葉青對此很不感冒,因為他并沒有體驗到像《奇遇人生》里面真正的救援大象這樣的事情。所以在體驗之前,加上他聽到的東西,決定持謹慎態度。
畢竟類似公益的這種東西:
有的時候也是把雙刃劍,葉青謹慎得很。
...
當然他也不是一定要糾結于這件事情,他來旅行更多的是想旅行,至于什么“做志愿者喂肉”之類的附加項,其實就感覺是明星去給山里孩子上攝影課一樣...
有用,但是意義不高。
于是導演組也沉默,他們表示會認真思考葉青的想法。因為葉青先來這邊,也相當于是給幾個沒來的探路。
所以暫且不急,節目組慢慢去看。
他們也不能聽某些志愿者一面之詞吧?
明天他就會離開。
繼續上路前往露營地,下個地方據說風景很美,大家或許還會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