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一開口,金志文就來了興趣。
老實說唱粵語歌這事就已經超出了他的意料,但更意外的是開口后,葉青的詞并不是什么讓人感到平庸的詞句:一開始,金志文還以為葉青會寫一些“爸爸我多愛你”“父愛是偉大的”“父親是沉默的”這種。
也是,葉青沒有真寫多高層次,但普通的層次要寫好,就很難。
開場就不錯。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這一句也同樣是質問開始,就問不說出來的父愛有什么好呢?好到我只有一次實實在在地接觸到父親的愛意。那就是騎著單車的時候,我們兩個緊貼著的擁抱。
情緒一下子就聯通了,金志文腦子里瞬間明白:這是對父親的控訴。
很特別的角度,他想。
不過控訴之中的回憶展開,更多的隨著激昂的節奏立刻就來了:
“難離難舍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象荒野
如孩兒能伏于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舍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
“我去...”
現場到這時候,已經真的有點不少人都感受到了若有若無的情緒,于是有些驚訝:
這有點不像是葉青的歌。
在他們的記憶里,葉青的歌類型應該屬于青春回憶,戀愛歌曲。
可以講回憶,可以講遺憾,可以講很多美好的錯過——但這首歌是不一樣的,哪怕是從朋友的故事中來,表達還是很清晰:
聽懂的知道這是講父愛。
沒聽懂的,也感受到了其中濃濃的情感。
進一步的,對于專業人士來說立刻就感受到了這首歌曲中豐沛的情感:本以為是一首質問到底,回憶自己童年傷痛的歌曲,但副歌部分卻峰回路轉:
哪怕僅僅只有一次的擁抱,也是十足溫暖。
難離難舍。
這茫茫人生路,遍地是荒野。
如果能像孩子一樣一直靠著父親寬厚溫暖的肩膀,誰又會想離開呢?
所以哪怕是從父親那里獲得的溫情有限,但卻十分讓人記憶深刻。哪怕只有一次這樣的回憶,也能讓自己的心在冷酷的現實中變得溫暖一些,從眾獲取力量。
而等到我已經到了“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深刻體會到父親的不易...
為何就不能多說一句呢?
仿佛就看到故事中的男主再次控訴父親給的愛太少,那次的擁抱,遠遠不夠。
歌曲最后,葉青緩緩唱出: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傾訴,控告,回憶,溫暖...
到了最后兩句再次峰回路轉,于是遺憾也罷溫暖也罷。故事里的男主終于發現:從埋怨控訴到緬懷感觸,到了最后,能不計一切接受我的人,就是父親了...
所以唱完葉青自己也很感慨:
《單車》這首歌,很是難得。
沒有那么大的視角,也沒有著重刻畫生離死別的痛楚,但從小故事就已經看到了更多。
于是一切頓時就變得真的彌足可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