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大年初二,依舊是觀影的高峰期。
雖然沒有第一天那么熱鬧,但是人也不少。
今天與昨天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有了大年初一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多觀眾在選擇看片的時候,或許有了一些其他進一步的考量。
這個考量來自各個方面,各個平臺。
但其實很多人也會發現,在一個熱門檔期聽到一部電影的真實評價,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差評。所以基本上幾家電影比的就是好評,似乎每一部電影都是好評不斷,驚喜連連。
但這些東西,其實要靠的是強力的公關。
有哪些公司能做到呢?
很顯然就像之前提到的,只有《女兒國》的發行公司較弱。
所以公關跟不上。
進而第二天排片立即被砍,
勻給了《紅海行動》和《熊出沒》,包括《唐人街》都沾了一定的光。
反倒是《捉妖記2》掉了點排片。
但它依舊憑借強大的運作能力,繼續拿到3.5億位列第一。
《唐人街》算是撿著了不強的對手,所以2.2億穩中有進。
《紅海行動》口碑最好,也拿到了1.4億。
只有《女兒國》次日票房近乎腰斬,僅僅9000萬。
《熊出沒》則拿到了6400萬的成績。
...
其實聰明的人應該也有看出了:
肯定是有幾家圍攻《女兒國》,所以昨天就反饋出大量的不好的消息。加上這部電影也有點粉絲電影的意思,所以次日票房欠佳很正常。
進而反饋到明星身上。
趙麗影粉絲忙著控評,但也忍不住補上句:
“這個鍋是導演和編劇等方面的,演員這塊兒是沒有太多槽點的,尤其是和麗影無關,她可以說是電影里唯一能讓人覺得滿意的地方了。”
這話肯定不能說全對,但也不能說全不對。
只是市場規律可不這么想:
必須承認一部電影成功獲得最大關注的是演員,失敗被噴的最多的也一般是演員。
借用某B站知名up主名言:
肯定會上升演員的,不上升演員還吐槽個屁。什么就無關演員,演員沒拿錢還是TA演得出神入化?粉絲將來做實績圖的時候,上升演員上升得比誰都專業,吐槽的時候就要專注劇情請勿上升,你在想屁吃。
同樣的,這話也不能說都對,或者都不對。
但是深得觀眾的心啊。
因此她就確實被吐槽了不少。
所以再看這邊,反倒是葉青粉絲長臉了。
觀眾給出了好的評價。
她們也不藏著掖著了,一朝翻身,直接就大面積對著黑粉開嘲諷:
“還再說青哥是我們粉絲死撐票房,沒有路人看,哇...我們粉絲太厲害了!居然撐起了4億多票房,葉青粉牛比!”
“一會說是粉絲撐面子,一會說票房是王寶強的功勞。感情葉青就是薛定諤的主演,有沒有作用全憑你一張嘴唄?”
“求求你們了,不要拉我們家葉青共沉淪了。葉青現在早就不是你們一個等級的了好嘛?音樂要作品有作品,要銷量有銷量,要獎項他也有,到現在電影票房都起來了,你們憑什么和葉青比較啊?哪來的臉?”
“葉青太厲害了,代言要和這個藝人比,雜志要和那個藝人比,作品豆瓣評分要和一堆人比,你們干脆一起上吧!”
然后這粉絲氣不過,再補上一句:
“反正青哥就是什么方面都要拿到第一,你們才服氣?”
“樓上的,他們能服氣就怪了,他們多半還會發明一個:葉青沒有第一個交對象,第一個被電影圈退貨,第一個塌房。總之不要爭論,他們蒸煮南波灣就對了!”
...
2月19日,大年初四。
口碑已經隨著各大評分網站,影評人,還有新聞報道的,基本上穩定下來。
潮水褪去,誰到底在果泳,看得一清二楚。
現在是《唐人街探案》和《紅海行動》的天下,兩者都拿到了差不多25的排片,票房一個2.5億,一個2.4億。
上座率也都差不多。
只是后者口碑比較好,又有強力的國家部門扶持,所以反倒有種后來居上的架勢:大年初一的時候,這部片子僅僅10點的排片。
反觀排片26.7的捉妖記,這時候卻僅僅拿下來1.9億,所以接下來的故事很清楚了。
只是葉青接受采訪的時候可不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