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些粉絲特別喜歡發,XX品牌把XX明星寵成了什么之類的,然后說他是怎么怎么樣厲害的一位代言人...
但實際上,這種話很多時候都是粉絲自己想出來的。
品牌方其實更愛模特。
也更愛錢。
找明星很多時候上,就是因為更愛錢。
所以葉青他們這次來呢,并沒有抱著特別高大上的幻想,就是想著能撈到代言資源就好。
那就必須細說一下代言:
先說在國外都一般只用“Ambassador”這一個單詞去描述代言人的身份,并沒有像中文這樣細分。
但國內代言這一塊是分的很細的。
從代言等級上來講,摯友<大使<代言人;
而區域上來講,國家<區域<全球;
然后代言內容來講,單品<支線+前綴<支線<全線代言。
所以有這么多區分,國內現在就有一堆XX大牌的什么彩妝青春大使、香薰摯友之類的。某些品牌還會有一堆批發摯友,大使之類的。
這種多數不值錢,頂多算品牌割韭菜。
之前早就有人邀請葉青了,他當然不會接這種批發的合作。
不過也有例外,有的品牌也沒太湊熱鬧。
比如Prada。
Prada的資源就很稀缺了,因為按照字面意思,它從未有過代言人。每年倒是會邀請不同的藝人拍攝當季的系列男裝廣告,這就是它最頂級的待遇了,一般用的就是“campaign”這個單詞。
所以這次人家積極地有新嘗試。
主動談到代言人的事情,就算是重大改變。只是這個驚喜來的太過突然,以至于人家這么直接的來談這件事情,花姐整個人頭都暈乎乎的。
...
也不能說她沒見識,因為就像之前說的,國內的時尚資源基本上都把握在一堆灣灣人,鄉港資本手里。
而天河沒有這方面的資本,也不太接觸。
這是好事,值得恭喜。
但確實讓一個本來只能吃康師傅牛肉面的人,突然見到7元一大碗,8塊錢加一兩牛肉的正宗蘭州牛肉面,直接目瞪口呆:
啥?牛肉原來長這樣?
不是一顆顆的么,還有這么大一片?
咳咳,但話說回來:
品牌方做出這個決定除了MiucciaPRADA女士個人的大膽革新,對葉青的欣賞,以及市場需求之外,之前他們還是有很多顧慮的。
“所以其實原諒我們事出突然。”
葉青這次帶的中文翻譯很專業,在背后小聲且平滑地翻譯著:“我們之所以這么久才決定葉青先生,是因為觀望了葉青先生很久,需要看到他商業上的表現。”
這位Larry的態度很明顯:
就是雖然設計師很欣賞你,但我們這邊更看重的是你的商業價值。如果你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價值,名氣,流量...
如果都很真實,后續也沒有流量出問題。
OK,我們也會給你更多待遇。
否則就算我們早在幾個月前猶豫著合作了,這件事情可能就是個試水,我們也不會現在那么正式的接觸,且誠懇地準備好了一切。
最多說一嘴,然后看你表現繼續。
資本家都是很現實的。
花姐點點頭,表面上仍然做出一副高貴冷艷的架勢:“很公平,我相信葉青的商業價值你們是很看得見的。”
葉青則點頭贊同。
其實剛才聊的很多點,他都有想法:
比如本來按照國內的消費能力,國人就該得到應有的對待。
比如Prada相對一致對他們很傲嬌的LV,要低一些,但人家依舊是傲嬌的頂奢,關鍵是從未有過的代言人:
拿住這個,不比猶豫不決的LV好?
再比如最后說的商業價值。
他其實接的廣告相當之少,不超過十指之數,也沒有特別搞各種事情,所以極大地保留了自己的商業價值。
雙方于是都露出愉快的表情。
在葉青個人提出了:
合作的時候,請尊重中國的各項包括法律道德方面的基本地線,并讓花姐呈上他們這邊準備好的說明,以制定解約條款。
然后那邊高層雖有些頭疼的樣子,但很快趁機壓低代言費用:這時候葉青就要借故出去了——他只需要做一個單純的藝人。
這些部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