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卷風》的制作從這也就差不多開始了,編曲不算復雜,最多也就是中間那段恢弘的弦樂需要費心。
當然對于王凱興這種頂級制作人來說,肯定會吹毛求疵,力求把主打歌的整體做到最好。
這肯定沒啥問題,交給他放心就對了。
只是,這也僅僅是專輯的開始。
接下來葉青就讓王凱興幫忙處理《愛在西元前》,后續還會有《簡單愛》、《雙節棍》,這四首歌會分別作為本張專輯的第一二波,雙主打歌曲推出:
也就是第一波《龍卷風》+《愛在西元前》。
第二波《簡單愛》+《雙節棍》。
這是特別牛皮的打法。
因為一般很多歌手敢做雙主打歌就已經著實了不起,要保證都很好聽,但是葉青這里是兩撥雙主打——但從另一個方面想,這兩撥主打炸出去完全會是怎么樣精彩的波瀾...
然后剩下的歌曲則會繼續交給田元處理,4/6分配,這樣以來兩邊進度應該會開得差不多。
因為葉青覺得吧...
哪怕對于擅長節奏藍調王凱興來說,節奏藍調的歌曲《愛在西元前》都不好處理,它只能用: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完美無誤的律動以及恰到好處的人聲來總結。
這是一首編曲制作難度相當之高的歌曲,畢竟是當年的主打。
難點中的難點就是:要把演唱者自己的人聲融入音樂中。
聽眾的耳朵終究是對人聲是最敏感的。
所以這一點必須花費大量精力。
但這都不重要,因為王凱興拿到這張譜子,葉青大概跟著唱了一遍,他直接當場裂開...
那個,這是夸張的修辭手法。
總是好一會,王凱興才開口:“等一下,你這么處理節奏藍調?我怎么,怎么覺得好適合國內的狀況,不再是那些純西方的感覺了?”
誒,這里就又是周董牛比的地方了。
周奶茶厲害就厲害在,不只一處值得夸。
都夸太多次了。
但總之接下來或許是他最牛的地方之一:那就是把西方音樂本土化。
...
《愛在西元前》這首歌就是個例子。
因為對于王凱興這種擅長節奏藍調的制作人一下子就能看出:這里通過一種類似“說唱”形式作為主旋律線,大量的單音配合上多數是2度音之間的小切換,就非常的奇妙。
就人們聽的時候好像你是在說唱。
但又把中文聲調韻腳全部舍棄,讓歌詞非常流暢進而緊貼旋律線,非常的貼合。至于大膽的運用流行音樂中的大忌,大量單音...
這顯然不是周董的第一次了。
但越過禁忌,不就是周杰倫的風格么?
所以對于目前沒有見識過的王凱興來說,只能不斷感嘆:“這里的段落差異,你只用了四個和弦的和弦進行方式?”
現代一群人用復雜的和弦進行套旋律,然后還有一堆新的和弦,但這里只用了1642四個和弦——關鍵是用得少不重要,音程變化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做出來曲子內容還要更豐富...
所以接下來就又是一堆了:
“你在這里降調?降A大調降了半音轉到了G大調,倒是也有點意思...”
“用全半全的遞進音階,確實可以來模擬小調的音階上行,這種旋律創作可以啊...”
“沒有間奏沒有尾奏,膽子真的大...”
如此這般,王凱興每看一段都會有新的感嘆,然后一堆專業輸出。
葉青能回答什么?
他往天邊望了望,心里面只能說:
鬼才曉得為啥那個愛喝奶茶的胖胖男人,當年能寫出來這么些放在現在依舊是讓人驚嘆的東西。又或者,他才是穿越者吧?
...
4月6日,天氣晴。
清晨的河邊朝陽初升,兩岸長出黃綠新芽的柳樹,在河面上投下波光粼粼的倒影。
“對,應該就是在這附近了,你找找昨天角度拍兩張試試看。”
“好,我照兩張發給你看。”
蘇運晨放下手機,又調整了下三腳架,嘴里念叨道:“昨天的時候不叫我,今天大早上就要讓我來試試,這光怎么可能一樣嘛...”
旁邊還有人湊過來:“你拍一張多少錢啊?”
“不好意思啊,我是自己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