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葉青接下來的兩樣工作吧...
發布新專輯這件事,其實用不著太多宣傳。
葉青做歌手這件事情,以前還需要跑跑宣傳會,但也基本上內核屬于回饋粉絲的見面會性質。之后自從發了《1991》,他的新專輯就完全是國內媒體追逐的熱點。
5月份,就突然上過一次熱搜。
是有人傳的假消息。
而且從去年和今年的反饋來看,每當到了葉青要發專輯的時候,真的很多音樂從業者都感嘆,華語樂壇好像又短暫地恢復過來了。
不是那種活在小圈子里的復興。
也不是只有粉絲之間相互討論,或者看了某某節目的之間相互討論。
而是那種久違的,2000年前后幾年的那些時候,全民聽歌的年代——就是那種歌手發了一張專輯,你可以和周圍的人討論里面的好幾首歌曲,他們也都知道并且各自有各自的觀點。
然后進一步發展到今年的狀況:
發布專輯前,關注發布的時間。
發布專輯了,第一時間各種大量的樂評,且有人看,且有更多普通人發表觀點。
再到一年以后,這些歌還是有很多人在聽。
所以現在這個年代時常聽說:
喂,你知道嗎?什么什么電影要上了,什么什么新劇要上了。
但也就是6月份...
人們久違地聽到一個聲音:
“喂,你知道嗎?葉青的新專輯要上了。”
“真的啊,幾號?我昨天還聽他歌了。”
“剛公布了7月2號,12點準時上線。哎喲,說起來我都好久沒有這么關注這種消息了,但這張專輯哪怕只有《1991》的8成,不,7成,我都覺得不會辜負我這段時間的等待。”
“是啊,歌單里又可以添幾首新歌了。不過你這么一說,真的是好久沒有期待過新專輯這回事了。還記得我們初中的時候...”
“對啊,張韶函,林俊結,還有Tank...”
“嗯,那時候我們都期待他們新專輯,也知道會有至少一兩首好聽的歌。”
“是啊,現在很多人都難保障自己專輯里一定有好聽的歌,以音樂為主業的少了,都去演戲了。可能是不掙錢吧,也可能是太難做了,反正現在我也就是看著葉青比較有戲...”
“說不定還有別人呢,只是我們太久沒關注了。”
“也對。”
這樣的對話不止發生在一處,不止局限于葉青,而是擴散開來。所以華語樂壇真的,挺缺這樣一個活躍且年輕的領頭人了。
他能拉動的不只是自己。
當然,更重要的是葉青證實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這個審美多元化的年代,他證明了:其實音樂還是有很多共通性的,一個人的歌曲可以被很多人接受,而且不只是一首。
并且還是很能掙錢的。
所以話再說回來了,第一張專輯如此優秀,直接起飛,第二張到底如何?
挺多人都在關注:
成了,葉青勢必和大多數歌手拉開差距,開始和前輩比肩;敗了,那也是值得一談的事件。
期待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更讓《我不是藥神》的劇組有些郁悶:本來以為能蹭一蹭葉青新專輯恐怖的流量,但是好像有點引流不過來?
...
北京,夜。
此時已然是凌晨十二點多,文牧野已然是緊張的不行。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在還有一個月上映的時候是最擔心的:他為此付出了太多。
尤其是就像之前說的:
退了三次,也不給出不過審具體的原因,還得靠你自己去猜。
可對方的謎面就像是“今天天氣不錯,上午出了太陽,下午還是出了太陽”,然后問你,為什么你的電影過不了審?
嗯,這個問題...
趕快請出“我的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的作者來解釋。
什么?
你們找的是魯迅,關我周樹人什么事情?
啊,你說這個啊,我就是隨便一寫。
胡說!
閱讀理解0分,帶走!
“哈哈哈,師兄你就別郁悶了,都過去了。”
葉青在包間里笑得不行,事情都已經過去這么久了,文牧野還在執著于這個事情,看來確實對他傷害蠻深的,說不定下部電影都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