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看向屏幕。
葉青正拿著話筒,往臺中間走去。破敗的背景隨著他一步步往前走,正從荒涼寂寞,恢復到那個完好的時候: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
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時候,張一謀導演就對周奶茶說想要一首像《東風破》那樣的歌。于是周奶茶在不到一天里,就完成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菊花臺》。
張導聽完感動不已,大贊周奶茶的才華。
這件事情不是為了說別的,但《東風破》的魅力真的是無法擋的。
它在這里也是,誕生之前完全沒有任何光環,被人認為是葉青為了推廣中國風,額外再寫的一首歌。它沒有電影背景,完全不經宣傳,用詞還是更加古典,還沒有任何鋪墊...
可即便如此,除了極少數的人,其他人那是完全的感嘆。
這其實就是中國人的感受:
可能看見一首很厲害的詩或者詞,不一定能懂它具體是什么含義,但是能從眾欣賞它的美。
這一點從我們小學就開始學習了。
你想啊,小時候就學這種古辭賦、古文化,再碰到現在也不是說特別難理解的歌詞,尤其是副歌部分...
此時,能容納一萬七千多人的演藝中心里,全場只聽得見歌聲。臺上,正隨著葉青的一舉一動,一切從破敗荒蕪,慢慢變得恢復色彩。
慢慢出現當時的整個環境...
而底下的觀眾們,包括主持人,現場或者監控室里的導演、臺邊的歌手、媒體人、還有很多安保人員...
一個個都安靜地,眼睛眨都不眨地看著。
沒人說話,可能和剛才《菊花臺》相比,這首歌因為沒有電影的對比,反倒更能讓人想象。
反正程蕭是服氣得不行了。
人家的音樂水平,就像清水里的金子,壓根藏不住耀眼的。
她是整個人沉浸在音樂中了。
而就在她十分滿足的時候,最后的歌詞再次拔高: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
最后一句歌詞落下,悠揚的二胡聲開始在舞臺上響起,整整半分鐘,就好像總導演、總策劃在這個每一秒都是黃金的收視高峰階段...
沒有一次想起過喊停的念頭。
“...”現場也幾乎沒有什么聲音。
大家默認般的,硬生生讓這首5分45秒的歌曲,從頭到尾演奏完畢。
加上《簡單愛》,加上《菊花臺》,加上串場,葉青占用的時間18分鐘有多不少...
但不重要。
收視率呼啦啦繼續往上漲,也只是應該的。
絕對會耽誤接下來一些流程,可那也都值得。
“嘩嘩嘩...”
又是幾秒后,場下開始響起掌聲。
然后慢慢地,如夢初醒一般的,場上響起更熱烈的掌聲:“啪啪啪!”
然后是歡呼:“喔喔喔!!!”
就更別說屏幕前,阿越看著視頻整個人默然無語,然后雙手舉過頭頂,大聲鼓掌,也不管屏幕里的人根本聽不見的。
但無所謂的,他鼓到手掌發紅,然后才起身,“呲啦”一聲打開一罐啤酒。
噸噸噸。
一口喝下去,整個人才回到了燈光明亮,滿眼現代儀器,手機,電腦,打印機的辦公室里。
“呼...”
他想說些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說不出。
中國風,多么難以捕捉的概念啊,他最開始其實心里暗暗想說葉青是不是飄了。這種名字,居然出自這么年輕的歌手。
但聽完葉青以后。
真的這種問題,他可能以后都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