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唐探3》這個電影上映后的評價不算多好,主要原因之一是給他太多期待了——如果只是部普通商業片,可能也沒那么多爭議。
畢竟觀眾期待是真的期待。
因為疫情原因耽擱后,又加重了這種期待。
而且更關鍵的是,片方的宣傳也是有模有樣的:什么揭秘Q是誰,全球排行第二的偵探都覺得好難的一個案子,以及秦風黑化。
觀眾一看,哎喲我去!
光是Q是誰這個懸念就足以讓人覺得很想看了,何況還有兩個配菜也非常精彩:
結果呢?并沒有讓觀眾滿意
于是《唐探3》除了廣告的問題,這劇本上其實最應該搞的,就是這三個點了。
先說第一點,Q是誰。
無論是電影還是網劇,Q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這個神秘而強大的感覺,到了最后揭秘的時候,需要一個非常厲害的答案才能配得上去。
這種東西太難寫了,很難出乎意料。
所以,陳思成算沒寫出很讓人滿意的答案。
設定Q是一群人這種事情,可能是為了上升電影的高度,也可能是為了引出后續的第四部,但顯然這個點是不能滿足大家的期待的。
也不能這么搞的。
觀眾想知道Q是誰,為什么這么厲害。
你最好就給出個純粹的答案來。
讓大多數人感慨原來是這樣,真的可以。
并且這種問題全片看下來,不只是出現在了這里——《唐探3》整部電影看下來,就是程思成想要拍的東西太多。
就好比你在后面搞一堆親情戲碼的,但是因為內容太多了,所以沒有鋪墊幾句,到最后來一堆東西,觀眾都沒有那種循序漸進的揭秘,然后體會,就來了那么一段戲。
還是顯得有些單薄了。
庭審的那段還可以靠演員的演技,但是回憶的部分,一些劇本的東西還是不是太合理。
就好像給人一種感覺說:
哎喲,不知道怎么結尾了...
不如,加一段親情的哭戲!
誒,大過年的,來點感動的東西,升華一下主題也挺好的。
這就還是弱了些,所以說回來:
如果這樣,可能還不如那個笑話講的。
Q是秦風的父親,這一切都是為了秦楓能早日駕馭寶蓮燈,拿到盤古開天斧,劈開華山,救出他娘白骨精...
或者更簡單的一句話:
Q是李煥英...
當然還有第二點,就是這個案子,是全球排行第二的偵探都覺得好難的一個案子。
可實際上并不是很難。
而且不知道很多觀眾是不是那個人物一出場,就猜到了兇手可能就是TA了——真的太明顯了,很多人一度懷疑自己,結果還真是TA了。
全程都沒有意外的。
這種感覺就跟翻開柯南的漫畫,第一頁就看到有人用紅圈圈出來“TA就是兇手!”差不多。
也沒有反轉。
推理嘛,就是要先編織一個巨大的謊言,讓觀眾跟著推理,以為找到了真相。
然后最后戳破假象。
這一點,在1、2兩部中都有。
或者你這個推理就要足夠精彩,可《唐探3》中的推理顯然不夠,而且用的手法也不算新穎,讓人感覺:
就這,也能讓全球第二的偵探都覺得好難?
不夠好,但也就那樣。
因為三點中,這一點反倒是期待度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