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2月19日放票的過程,在修復結束之后,票賣的是非常快的。
12點08分修復后,2分鐘內,門票售罄。
下午更直接,6點放票。
因為APP沒有出現狀況,所以1分鐘不到就已經賣完了——要知道這次可是限購了,而且還是那種沒有和黃牛勾搭,控票的那種。
所以雖然沒有讓普通吃瓜群眾覺得驚訝,但其實是讓業界再一次感嘆的。
是的,業內還是知情的。
就好比有些電視劇,播放量好幾百億...
但是肯定這是有水分的,而且業內肯定大概知道,脫水之后究竟有效的播放量是多少。
所以觀眾雖然常年見到什么幾秒鐘就被秒殺完的,但要么是量不夠大:這個很正常,比如說正當紅的歌手一萬多的場子很快秒殺就不意外。
但如果是9萬,甚至不說9萬,6萬呢?
那就時間比較長一點了,要達到瞬秒,可能還是得黃牛和演唱會主辦方自己搞事情...
主辦方搞事情,一般是開票不久就宣稱最貴的和最便宜的票賣光了,然后讓一堆人買中間價位的票。
而黃牛么,更簡單了。
一次性買20張,開多個賬號買這種。他們會在演出前期囤積門票,演出前大量現場加價售賣,也算是能快速秒票的一種手段。
所以這次葉青這邊沒用啥手段,就能快速把票賣光,再一次證明實火。
完全沒有變糊的痕跡。
而話說回來了,天河娛樂這邊也有了經驗,就繼續放心地進行著后續場次的安排。但也不能說完全放松,畢竟演唱會不只是賣票的環節:
“當然,我們會很注意那天的安保的,會有序安排大家入場,然后各種安全措施也會有。”
“舞臺安全也會反復檢查,肯定沒啥問題。”
“嗯,青哥你這邊就可以好好準備,好好發專輯了。”工作人員挨個回答問題。
“行,辛苦你們了。”
葉青簡單聽了一下,覺得各方面應該是都有注意到了。他確實,接下來這一個多月也就主要準備兩件事情:
發行專輯,為演唱會排練。
而發行專輯雖然像沒有之前的那樣,但是該有的程序還是必須有的。
比如,接受采訪這個東西。
...
“最近看到你出鏡很頻繁,活動也比較多,你自己感覺如何呢?好像今年和以前比起來,要來得更忙一些。”記者楊靜上來,先是閑聊般地問一些常規問題。
“我也感覺今年這個時候,比去年還忙。”
屋子里,葉青一邊回想著,一邊不自覺地電臺:“今年年初,我就又是上綜藝,又是電影上映,又是專輯發布,接著還有演唱會...感覺比我剛比賽出來那會,還要更忙?”
“好像是的,我記得你剛出道的時候,還休息了一陣子,說是太累了。”
楊靜整個人的采訪溫文爾雅,但她的風格就是讓嘉賓放松,然后鼓勵他多說出點東西:“但現在的情況,那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我覺得很多原因吧,比如那時候是紅,但還有點虛紅。”
葉青其實自己也考慮過。
加上現在的位置,他也不用太客氣了。
所以他直接回答了一些實話:
“剛出來的時候,多數是一些需要流量的節目會主動邀請我,但這些節目相對來說有限,如果選不到喜歡的,我就沒得去。而且那時候我也沒啥別的積累,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忙了。”
“這一點我是贊同的,人總是要慢慢積累。”
楊靜于是點點頭,把采訪稿翻到下一頁,自然地接道:“那這么說來,今年你出的第三張專輯,算是有所積累后的成果了。對于它,你有什么自己的評價或者說期待么?”
她確實也好奇這個答案,因為每個問題都很珍貴。
畢竟隨著葉青樂壇地位的穩固,每年社交媒體的自來水越來越多,有更多的賬號會自發地提前預告宣傳,并評測。
早就不是折些大媒體的特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