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興第一個說完之后,第二個發言的評審就不再那么和諧了。
直接開始了正常的爭搶節奏,玩弄起了語言游戲:“所謂成熟,完整,流暢,不就意味著缺少創新么?在我看來,他已經拿過兩次最佳國語男歌手了,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新人。在我看來,Leo王是我們這邊非常有代表性的新人...”
而且這個人之前是樂團主唱,轉戰嘻哈,
也算是有底子。
“但是他并不具備很完整的才能,我想他不夠資格。”有人起來反駁。
“新人如果什么都會了,還叫新人么?我們要看到他之后的發展空間。”
又是一番爭辯。
然后第三個,第四個...
直到第五個劉錦的時候,她才終于開口,攻擊性也很強:“我以為大家會第一個提名的是葉青,因為毫無疑問地,如果要論作品創新或者是完成度,新生代,還是音樂作品的數量上來講,葉青無疑都是第一位的。”
說著,她也開始拉票:“OK,我再來說說我的標準。陳奕迅已經拿過兩次,李榮皓的作品我想在新鮮感上有所欠缺,但是如果非要說扶持新人,我想對比這兩年的成績,Leo王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不不,金曲獎不是這樣的。”
立刻有人起來反駁,直接道:
“就像我們金曲獎的‘三不’原則,判斷一張唱片分量夠不夠,一不看銷量,二不看歌手有多紅,三不受歌手和唱片的負面新聞影響,我們并不以外在成績來評選。”
“內在呢?音樂性上,這兩我就提兩首,一首《愛在西元前》,一首《東風破》。”
劉錦也立刻反駁,之后才道:“各位,我們金曲獎這些年已經被定義為越來越偏向本地了。我就想問,金曲獎沒有當年紅了,為什么還會這樣?你們是真的為了華語音樂發展,堅持一些東西,還是為了能用著不變更的看法,繼續自己自娛自樂?直到徹底沒落...”
“金曲獎給誰,到底是你們心中的偏好,還是真的好音樂,然后讓大家更認同呢?或者就是,有些獎就是不能給內地的歌手?”
“這個肯定不是...”
不過說完這句,沉默在這時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確實,金曲獎于1990年創辦,至今已經有29年,但從未有過一個內地的男歌手獲得最佳國語男歌手。
最近的李榮皓,獲得的是最佳新人。
這種感覺就很奇怪,確實,如果之前是因為港臺樂壇非常發達的原因,那么最近呢?
葉青呢?
他是什么水準,這邊評委其實很清楚。
三張專輯,質量都是很好的。
而且和其他內地歌手不一樣的是,就算是論起葉青在灣灣的紅火程度,至少拉開這些年灣灣地區的新人太遠太遠了。
完全沒有什么水土不服的感覺。
這些評委確實沒有特別好反駁的,干脆不做聲,然后轉向下一個人。
這樣挨個下來,票最高的,竟然是兩位新人,Leo王4票,和葉青6票,但票型也確實是比較分散一點:投其他三位歌手的,也有七個。
這就讓二選一的結果變得不確定起來。
“好,那我也不耽擱時間了。”
陳杉妮見到這個狀況,繼續道:“最后一輪,葉青和Leo王,二選一。”
按照以前的經驗,第二輪選擇的應該不會跑票。跑票的,只會是最后這7個投其他人的...
...
同樣是29日,葉青倒是沒有特別糾結于這件事情,他是直接飛來了這邊,在機場就遭到了圍堵。
媒體今天要在機場堵很多人,
當然最期待的就有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