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在馬函排隊的時候,咖啡廳里居然播放起了他的新歌,馬函整個人頓時都來勁了。
“誒,什么歌啊?”
前排還有人問,這是啥歌,甚至拿出手機要搖一搖。
他心中一喜:
想說果然有戲,這樣做的成果還是不錯的。于是買完咖啡,忍不住坐在一邊,聽聽前排那倆情侶對話。
“還挺好聽的啊,哇塞,這個合唱是誰唱的?好棒啊,這種合作有點意思啊,兩種不同嗓音,神仙合唱...”女孩越聽,越是覺得新鮮。
而男生則是猶豫了一下,道:“好像我之前聽過,很像的一個。”
“什么東西很像?”女生奇怪。
“都很像,感覺就像是葉青剛發的新歌,你可以聽聽。”
男生說著,開始翻找手機。
“哎呀,好聽不就行了!”
女生對這件事情無所謂,感覺男生有點較真:“我覺得挺好的,能流行起來,像不像無所謂吧。”
這就對了。
馬函頓時心情大好,他不怕被人說像,怕的就是不夠流行。這樣看起來,賺了!可行啊,以后自己再多用點心,說不定以后還能像某某游戲,模仿原版,超越原版...
發財大道啊...
他整個人心思立馬從還有一點不安,變得得意起來。其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基本上可以繼續按照這樣的路線來撈幾波,然后趕緊商演...
“真不一樣,你聽。”而那邊,男生把耳機給女生戴上。
“能有多大區...”
女生整個人話還沒說完,整個人忽然就停住了,馬函也不自覺停下了幻想。直到女生放下耳機,臉色有些奇怪地來一句:“確實很像,但很奇怪誒...”
“嗯?怎么說。”
“就是,這叫《千里之外》吧?”女生思索好半天,才找到合適的詞句:“我更喜歡這個!”
...
話說如果一個人沒聽過《千里之外》,或許會覺得這首歌好聽。
這很正常,畢竟脫胎于優秀作品。
還是那個例子,就好像沒聽過《somethingjustlikethis》之前,會覺得《孤芳自賞》似乎也蠻不錯。但是聽完原版,很多人就會發現整個差了很多。
就更何況這么短時間內做出來的《相思》,和磨了好久的《千里之外》。
那相差的不是一個等級。
馬函頓時心情不自覺一沉,但秉持著能紅就行的心態,他端著杯子上樓。然而樓上,眾人似乎臉色也并不好。
“怎么了?”他問。
“...你自己看吧。”老板整個人皺眉。
馬函只能低頭一看,是網友的分析:“本來挺喜歡這首歌的,但是經別人提醒,這不就是《千里之外》嗎?”
“聽一首歌,相當于聽兩首,賺!”
他便有些奇怪,這些肯定是預料中的爭議,肯定還有。于是繼續往下一看:“不是,重點還不是模仿,是劣質模仿啊朋友們,你們看!”
然后甩出一個視頻,點擊播放:
這個視頻主說,要從頭到尾,分析《千里之外》和《相思》。
“這有什么問題么?先壓住,然后吃一波熱度不就行了。”馬函轉頭,問了一句。
“呵,你繼續看吧。”
老板卻突然笑了笑,道:“我還有事找張璠,就不留在這了,你們繼續忙吧。”
“誒?”馬函莫名其妙,張璠這個家伙,什么時候這么被看重了?
難不成是又傍上哪個大佬了?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然后臉色漸漸慘白,冷汗熱汗齊出:
這個up主坐了意見很簡單的事情,那就是把兩首歌的各部分拿出來一一對比,然后比較。
然而就是這一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