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的第四專,第三波主打歌《霍元甲》上線即爆發大量熱度。
并且這個量大得有點...
出乎意料。
有媒體說,是因為洗腦的旋律,加穿插的京腔,造就了完美融合的一首曲子。
有媒體說,是因為精心制作的MV——如果看的時候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是按照電影里的霍元甲一生的軌跡來拍攝的。
也有媒體解讀說,是因為《霍元甲》里面的俠義,激活起了熱血。
這些結合起來...
除了昨天的“武力后面的,真正看重的是德行”外,今天還被人分析出《霍元甲》暗含著的是,國人對于德行與武力之間的認知邏輯。
是的,這點咋一看很奇怪。
這倆之間的邏輯?秀才和兵有什么邏輯?
其實不然,或許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因為儒家的緣故,所以中國人性情溫和,與人為善,巴拉巴拉,德行肯定是最基本的。
而武力是“兼修”,本身大家就是和平友善。
但實際上,也有一種說法是:
我,拆開就是手+戈。
手里拿著兵器的,才是我。這樣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里南征北戰...
怎么會不崇尚武力?
于是這剛柔并進的文化,在霍元甲的劇情里配合著剛柔并濟的唱法,《霍元甲》本身就是恰到好處地貼合了國人的文化特點,直接起飛。
加之這還是三波主打曲里,最偏流行且能唱出感覺來的唱法...
配合著專輯上線,自然爆了。
好吧,多少人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大家挖掘出的解讀也相當有看點。于是,自然還有更多媒體靠著這些解讀賺熱點——不過要快,因為搞這個分析的,可不只是媒體...
...
午后,辦公室。
屋子里暖氣很足,有點催人入眠。
開窗透風后,再播放《霍元甲》這首歌曲,屋子里每個人都不自覺來了精神。
賈坤繼續喝了一口水,噼里啪啦地開始打字——事實上,從葉青新專輯發布之后,他邊聽,就已經邊開始打字了。
各種分析歌曲,解讀內涵,尋找細節...
這辛辛苦苦地一通下來,點擊發送:
卻發現神通廣大的網友,這個分析一點,那個分析一點,已經基本上把這些點分析了個遍。
所以自己收獲的點擊寥寥。
“...什么鬼啊?”
好吧,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
現在的時代,媒體早就已經不是權威,普通人也有自己在網上的發言權,說得好自然有人關注。所以這個一點靈感,那個一點靈感,拼湊出的評論區...
賈坤自己看了都想抄。
所以再看看這張專輯:
1.「夜的第七章」
2.「千里之外」
3.「霍元甲」
4.「懦夫」
5.「三年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