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當然不是曹寶平的唯一選擇,他只是相對來說,最優的一個選擇。
《藥神》里演過警察戲,體驗過角色,表現得也還不錯,可以省去一些前期準備的功夫,畢竟現在要再去到處體驗也不太現實。
知名度高,票房號召力強,而且現如今已經不只是粉絲號召力了,在普通觀眾的心里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號召力,很有利于到時候電影發行。
形象,年齡也都還不錯。
原來鄧朝要演的時候,是三十四歲,葉青今年就要滿三十;至于形象么,他的曝光率一直還算不上多,整體也不會讓人想到什么綜藝形象之類,觀眾對他的名字和歌的熟悉程度要高于臉。
歌手和演員么,更是切割開的。
但就是實力方面,有那么一些遺憾——哪怕是江陽呢,那也是有待商榷的,因為這事是相對而言的一個遺憾。
原來定的鄧朝確實是挺不錯的。
可惜沒轍,人家沒時間了。
別的人呢,也談不上多滿意,甚至于說簡單試戲之后,也是葉青還要出彩一些:他對于角色的理解,不像是拿到劇本不久的人。
如此這般,資方這邊也直接發話:
知道你喜歡鄧朝,但是人家已經不來了,看看現在吧。現在這些人,不也有自己各自的優勢么?就不要再想著別的了
到最后,拋開原定男主,曹寶平終于能平靜地判斷了。
并且發現,確實人家有自己的優勢。
客觀理性地判斷之后,他確定葉青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加上人家小孩也是很有禮貌,不輕浮,正兒八經地愿意拿出這么多時間來做這個事,也算是改觀了上學時期的印象。
當然,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
人家還有錢,還看好這個項目,所以經過協商,青葉文化也參投了這部電影,彌補上了之前劇組停拍帶來的的損失。
那還能說什么?
“噢,這次邀請葉青擔任電影男一號的呢,也是我想要合作的一位年輕演員,葉青。能有這次的合作,我覺得是雙贏之選...”
至于片酬,多要了分成,少要了保底。
這樣也有利于劇組把資金用在拍攝上,減輕制作壓力。而不是現在某些劇,還沒開拍,2億投資主演先拿走了1億5,并且最后戲拍的好壞都和他們關系沒那么大。
或者至少對他們背后的公司,關系不大。
大不了名聲臭了再捧一個。
票房分賬這回事,
相當于把演員團體和影片捆綁在了一起。
當然了,只靠利益捆綁來獲得的關注,肯定比不上心里重視。葉青是重視的,尤其是這一兩年金手指即將消失的情況下,他肯定會更注重這個戲。
并且,他自己本身也喜歡這個戲和這個角色,也是個原因。
出道多年,葉青終于能有個比較豐富的電影角色了。
他也就接下本子,開始準備。
不過在這之前,他還有個事情要做了:之前不是Prada希望他能出一首新的廣告歌么?其實合約上說的是,原則上每年都要出一首,除非品牌方自己放棄。
去年就是這種情景。
因為《blindinglights》一直都保持熱度,出新歌反倒會沖淡熱度。
但現在么,品牌方必須怒刷一波存在感。
而葉青呢,也想安心拍戲。
他因為早有準備的原因,所以專輯到現在已經弄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工作需要工作環境比較開放了,才能繼續搞。
所以現在,手里就這個活了。
早做完早輕松,倒是品牌方被他這個積極程度給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