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而且人家的技巧是收著來得那種,不留痕跡,融入了他自己的音樂里。”
“也正常吧,畢竟青哥現在算是代表我們這邊樂壇很高的水平了。要是他都不能和其他人之間拉開距離,那我覺得,就不太正常了。”
臺下的人繼續討論了一小會,
然后第二遍開始重復。
也就是這會,有不少人開始試著跟著歌詞一起唱起來,但真的唱起來的時候就不是那個味。
甘望星甚至一下子,就把自己卡住了:“我的天,原來這么高的嗎?”
額,這對于普通人確實就是很有難度的了。
“紅塵醉,微醺的歲月
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
第二遍的重復,最后#C3+#D3+#C3~B2的高音,更是直接難度升上去了——多數男歌手演唱這里,都會選擇用假聲處理,然而真聲這種東西帶來的感覺,很多時候比假聲有質感很多。
配合上葉青的聲壓處理:
穿透力極強,“紅塵醉”直接像是節節高升的**,遠比那種虛虛頂上去的感覺爽太多。
臺下又一堆忍不住的人:
“不是,我聲樂老師都不能這么唱吧?”
“這也可以?青哥半路出道,現在都比專業的還要強…”
以及那些雖然并不知道為什么人家唱的和自己不一樣,但是很知道,這好聽的練習生們:
“青哥來當聲樂老師吧,真的,我覺得我一定能學好...”
“算了吧哈哈哈,你先把普通話說好吧。”
“你別啊,人總是有夢想的。”
但其實他們的感慨,都不及周深來得多——這種太顛覆了,畢竟在他們以前的想法里,中國風歌曲就是低吟淺唱,娓娓道來的那種感覺。
高音?更多是用做點綴。
而現在,周深完全明白,有很多東西不只是這樣委婉輕柔,高音也可以,只要情緒飽滿。
可惜,很多人只能在低音的時候能游刃有余地表達情緒。
也只能說,有些東西,更多的人只是在努力地去夠著那個標準罷了。而創造者能創造規則,制定標準,然后再告訴他們標準之外還有更多的可能...
就好像所有人認為,這歌情緒已經到頂了。
差不多該做結尾了。
葉青在臺上的麥克風并沒有放下,而是繼續唱著:
“啦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兒啦
啦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兒啦
銅鏡映無邪,扎馬尾
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
到這一刻,周深才深刻地感受到一句話:
有些東西,不是他們能想到的。
就像是剛才對于中國風的理解,只有等葉青第一次唱完之后,他們才發現原來可以這樣理解。也就像是現在他聽完這一句,雞皮疙瘩直接冒起來,不比剛才那段高音差。
這一段詞,妙極了:
銅鏡映無邪,扎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這句話,葉青還是帶著兒化音唱出來的。
真的,周深唱歌也是有好一陣子了,從最開始《貝加爾湖畔》憑借天賦本錢一鳴驚人,卻被淘汰;到現在系統學習,能唱會唱,被人佩服,但是愈發感覺到一句話:
“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以及后面較不為人所知的:“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他,怎么,就能想到,還能這么唱?
葉青從出道以來,他的唱法其實就頗具爭議。最著名的要數《愛在西元前》里的發音,當時可以好一陣爭議,說這個含糊不清什么的。
但是很多業內人士也表示:
這就是完全的創新,太讓他們驚喜了。
而現在,葉青的唱法已經不止滿足業內人士了。行業之外,也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