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的春節,似乎是來得比正常中要熱烈一些。這也正常,去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大家呆在家里的時候,也就沒有特別多的過節的氣氛。
今年不一樣,國內已經基本上沒什么大礙。
于是采買年貨,親友團聚,呼朋引伴,熱鬧的氣氛頓時彌漫開來。春節這個假期,經常能讓許久不見的小伙伴有機會抱團,聚一下子。
于是不少人就開始一起商量著活動。
吃飯,聊天,當然或許還要加上一場電影作為休息,然后看完電影又可以安排新的吃飯,或者其他活動了。
這時候,有觀影計劃的朋友們就發現了:
誒,怎么票價都這么貴?
有的人記憶還停在早年票補大戰的時候,那個年代,19.9看電影很正常,9.9看電影也是能搶到的。然后接下來,也不會特別高。
結果到了今年一看,好家伙,這些電影票集體漲價?
2D還是3D的,基本上票價沒有差太多。
也都很貴。
最便宜的票五六十,但是是上午的場次;
熱門點的,七八十,甚至破百那都不意外。這樣的情況下,不自覺大家也想篩選一下子:
免得花了這么多前,出來了卻只能跟國足球迷一樣喊一句:
RNM,退錢!
先看的是《侍神令》,這是一部由《陰陽師》游戲改編的電影,看了看還是周迅和陳坤這對老搭檔主演。
看起來倒還是蠻有點意思,而且朋友里也確實是有玩的,不過是好久以前——出陸生前后,爆肝了幾套滿爆爆傷裝備然后就差不多脫坑了。
只是這游戲也有人沒玩過,不太適合聚會看,自己去看就是了。
然后是《人潮洶涌》和《哪吒》。
這兩部戲,都好像宣傳發行沒有那么厲害,以至于很多人提到這個的時候沒有人表示有印象,或者想去看。
這就是現在的電影為什么越來越注重營銷了,因為也有不少時候,只要電影在某人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到時候他想看電影,說不定就會選這一部。
接著《熊出沒》排除。
其實這部系列電影好像都還可以,質量每年春節檔都在及格線以上,或者說它就是及格線本人。
但排除它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好看不好看,也不完全是因為成年了,大家就沒那么愛看這些動畫電影了。
主要是,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很多。
相信太多人人都體會過,看電影的時候,如果旁邊有個熊孩子...
甚至不是熊孩子,就是普通小孩。
那種各種問問題,各種小動作,以及驚呼什么的都不意外,更何況,《熊出沒》這個廳里基本上都不是一個兩個小朋友,那是好多好多...
最后就剩下三個了:
IP大作,備受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最近抖音上很火,原版也很溫情的《你好,李煥英》,特效預告看起來那個赤發鬼還真的蠻精細的《刺殺小說家》。
這三個,比較適合大家一起去看。
“看哪個好呢?我想看《唐探3》。”
“我也是,我都等了一年了,我好想知道Q是誰啊。而且你們看預告沒有,葉青黑化的那個眼神,哇,簡直了!”
“我也是,不過我還想看《李煥英》,沈叔叔+賈玲肯定很好笑,而且是葉青的公司出的誒!他們公司上一步那個《三枚戒指》,我挺喜歡的。”
最后一個比較關注電影圈,但結果還不是按照什么專業度來選。
少數服從多數。
所以其實并不意外的,眾人就得出了這個結論,就像是預售里就很明顯了:《唐探3》的預售,是《李煥英》的3倍,《小說家》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