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電影,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帶有一些私人偏好的。
比如,有人就喜歡《戰狼2》,有人就喜歡《海上鋼琴師》,有人就喜歡《陽光劫匪》...算了,最后一個好像沒啥人喜歡。這些就是各種類型,有人喜歡這個調調,但有人又喜歡那個。
所以很多時候,電影沒有“一定會喜歡”這一說。
但也會有一個最受歡迎的類型。
并且這個標準,還在隨著時代不斷變動:
早期,可能是大導演的片子。
張一謀,姜文,陳楷歌等等,這些人的電影一上線,拍的無論是什么就會受到挺多追捧。但這里面除了張一謀較少翻車,其他人的電影總體評價也是好壞參半,也有不少賠本的。
中期,就是好萊塢大片了。
《阿凡達》《加勒比海盜》《復仇者聯盟》等等之類,各種特效,大場面,配合上各種知名的演員,也是相當受歡迎了好長一段時間。
再到現在,好萊塢大片也膩了:
喜劇電影,愛國電影,是國內目前兩大高票房扛把子,毋庸置疑的。
因為這兩種類型,如果本身質量拍的還不錯,又趕上合適的檔期,充足的宣傳,那是很有機會獲得較好的口碑并且票房也會進一步起飛。
當然,只是說這兩種類型比較容易出,不是一定能出。至少,《你好李煥英》在之前,是沒那么被人看好的,畢竟太多不利因素了:
賈玲首部電影,以至于投資的時候都很難,大家都擔心賠錢。
雖說是喜劇,但是故事原型脫胎于賈玲自己的母親,不一定就真的能夠對上觀眾胃口。
以及原型小品,已經演出過一次了。
所以,張俊和女朋友看完電影后不久,整個人也從電影里的情緒里出來,也就毫不吝惜自己的夸獎,先是在票務平臺上直接給出了十分:
“超出期待,前面很好笑,最后太感人了,十分送上!”
并且這還不夠,很多人現在看完這個,也要各種尋求認同感,就在各大app搜索這個電影。
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這么想。
現在已經挺晚了,凌晨兩點多,但兩人情緒高漲,又是冬天的小風一吹,精神頭還不錯,就上了圍脖看一看——雖然上來第一個評論就說“我是來看沈騰的,結果沈騰就這么點戲份?”,但整體好評居多。
“太感動了,把男朋友的外套哭的眼淚鼻涕的。”
“推薦推薦!記得帶紙巾去!”
“還行吧,可以一看。”
更專業的平臺上,則是8分影評:“我覺得這部電影里我能挑很多刺,真的。
賈玲初執導筒,我有太多地方可以提醒她值得改進的地方了,但是我還是被她的一件事情打動了,那就是真誠。
哪怕在那些不太成熟的設計里,她對母親的愛意和思念都很飽滿。這種情緒不是勾兌出來的煽情,而是她用真心兌換出來的感情。”
7分影評:“賈玲水平有限,奈何感情無比真摯。雖然結尾讓我哭的稀里嘩啦,但也沒能改變前半段就是個低配版夏洛特煩惱的狀況。”
以及10分影評,字數更少:“真誠打動內心,沒辦法客觀評價。”
張俊就看著這些,挨個點贊。
確實好像《你好李煥英》被他們這么一說,確實也有不少不足的地方。
但他能理解,能明白為什么大家都給高分:
喜劇部分,服務好春節檔需要快樂的觀眾;而不尷尬且相當動人的的親情片段,則是讓那些挑剔的影評人們都不由自主地,在這個冬天,變得溫情起來。
...
“豆瓣實時評論,基本上都是四星左右,很少有3星以下的!”
“淘票票的評分也很高,有很多給了詳細評價的好評!差評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