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營》里有一個說法,就是如果淘汰了,也有好的地方。因為一旦離開了這里…
就不用內卷,每天練舞到凌晨12點起步;可以看手機電腦,現在這個年代有些人如果半小時身上沒有手機,都會很難受了,更別說以月計算;還能聽到發起人團長葉青的新歌,第二波主打歌。
當然,直到真正淘汰了的當下,很多人也是沒有這個心情的。
但現在已經是下午,該告別的告別了,該流淚的流過了,該咋的就咋的。
接下來的生活,今天之后就又要回歸正軌。
《創造營》副本,結束。
正常生活曲線,回歸。
所以這會,在車上點開這首歌的,不只他一個。但更絕得是,車上廣播里開始播放了:
“好的,那接下來要聽到的,就是來自小麥很喜歡的一位歌手的新歌。”
“來自葉青的《一路向北》,是他即將在四月份上線的新專輯里第二波主打歌曲,也是一首英倫搖滾風歌曲,讓人不由得會想起他第一張專輯也是這樣的主打風格。”
“此時此刻,你是否也在車上一路向北呢?我想,以后旅行的路上,也許會多這一首歌的陪伴吧。”
人聲漸淡,樂聲響起。
而不一樣的是,懌涵其實還沒聽過一首把引擎聲當成開場的歌曲,由遠到近再由近到遠,仿佛擦著邊地駛過。然后前奏正式響起,激烈的鼓點、貝斯、電吉他,帶著一股猛烈的情緒沖擊進耳朵里。
說起來有點好笑,他其實是沒那么能聽懂很多樂曲里各種意思的。
結果現在一聽,那種一腳油門,一路向北的感覺就出來了。
確實,這首歌可以說是周奶茶的英倫搖滾最成功的那一批,也是順著《軌跡》的走向,見證了周奶茶從青澀變為成熟。所以說《十一月的肖邦》是他最整體成熟的專輯之一,可能也不算太過。
《七里香》、《借口》、《一路向北》...
而如果說《七里香》是恰到好處的校園青春,懷念的情緒。
那么《一路向北》,就是一股內心撕裂、情緒壓抑、不甘心不舍得卻又不得不離開的感覺。
“...”
而這一點,和不少選手的心境突然就結合起來了。
有時候聽歌,就未必就是全部聽懂歌手的意思,只要有一點觸動到人就會心有所感。
而這首歌的前奏,又賊長。
前奏加起來三十多秒,而且還是激蕩地回響在整個空間內。
本來如果是戴著耳機自己聽的話,可能也就還好。但是整個車內這種比較密閉的空間,一堆沉默的練習生,如今回家的狀況,再配上直行的道路...
這特么,就像是電影的情節。
懌涵反正是不由自主地看向窗外,整個人的情緒也被放大了幾分。
而激蕩的前奏過后,開口的時候,聲音的情緒變得低沉了一些,但是那種離別的情緒還在空間里蔓延:
“后視鏡里的世界
越來越遠的道別
你轉身向背,側臉還是很美
我用眼光去追,竟聽見你的淚...”
...
葉青的第二波主打歌,一般是相對沒有那么被看中的。
因為第一波,預示著他的新專輯即將發行;第三波,是整張專輯的主打,以及代表著專輯整體上線。
所以第二波歌曲,或許沒有那么地被人重視。
但有的時候,配合環境,就很妙。
尤其是懌涵的位置,還正是前面能看見后視鏡的位置:
“在車窗外面徘徊,是我錯失的機會
你站的方位,跟我中間隔著淚
街景一直在后退
你的崩潰在窗外零碎”
整個畫面感,無與倫比,撲面而來。甚至包括那些沒有坐在他這個位置的練習生們,也能很快想象出來,這樣的場景到底是什么狀況。
并且不會覺得勉強。
這也是因為一個很簡單,卻又不好做到的事情——這首歌,是以一種車手的視角寫出來的。
一首歌,有沒有給人更多的體會,或許也和他的視角有關。
有了對的角度,才有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