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陸議希望他能夠擁有民心。
至于在擁有民心之后,做什么,這個就不好說了。
準確地說,是不好直接說出來。
封王之亂,自古有之,將來未必完全沒有李縱的機會。
大概,此時的陸議,便把他當作是‘圣人’。
一個把自己所有的好東西,都拿出來分享,而且還是無償分享的人。
以期使得天下萬世太平。
這樣的人不是‘圣人’是什么。
但他陸議做不了圣人。
而且……
他也不認為,圣人的想法,能夠令天下萬世太平。
這天下,還是得講講規矩,還是得講講人性。
而他怕就怕李縱沒有想到這一層。
這倒是成為了他要留在李縱身邊的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然而……
李縱怎么可能沒有想到。
不過……
能讓對方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他也就接著裝傻充愣就好了。
……
秋去冬來。
造反是件長久的事,并不能急于一時。
不過正好趁著冬季農閑的時間,李縱倒是讓陸議去辦了個培訓班。
就教百姓如何動手制作各種有用的東西。
甚至,李縱還去考察了下能不能在南方也種小麥。
其實,像什么種完了稻谷然后在稻谷地上直接種小麥這樣的一年兩季的生產方式,基本上都是行不通的。
但是,要想做到一年兩季,倒是可以充分地利用一些山地,在山地上開墾出一小片的地來,嘗試著種種小麥。
當然,李縱卻是對這個不是很抱希望。
主要是這東西,條件限制太大了。
只宜在一小片區域嘗試,大范圍的推廣,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可能。
另外……
對于百姓的積極性方面,你不要以為百姓就不會偷懶。
后世都還有好吃懶做的‘貧困戶’呢,古代一樣有。
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岳父積極勸課農桑。
李縱不單單要從技術上進行升級,與此同時,也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得在百姓當中,營造出一種,你不積極種地,你都不配當我們這個縣的人感覺。
要拿出1956年‘上山下鄉’的那種感覺出來。
……
當然!
他就負責給個設想。
具體怎么做,還是得陸議去想辦法的。
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最后就變成這樣了。
而陸議,對此倒是沒什么疑問。
只是……
他越來越有一種感覺。
那便是在李縱的身上,帶著一股人主的氣質,甚至,就是接下來他們的相處方式,都開始不知不覺地有往這個方向去發展的意思。
當然,此時在一個院落里。
他卻是搖了搖頭。
可能是他想岔了吧,李縱只不過是喜歡偷懶,什么事都交給他跟子燁去做,自己卻是當個甩手掌柜,以至于搞得他們每次進李府,都有種要去見自己主公匯報情況的味道在里面。
這大概是他的錯覺。
畢竟……
不管他如何去設想,李縱都不可能成為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