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總統問道,又不能什么都不回答。此時可謂進退兩難,也許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看到威廉-凱西這位讓敵人威風喪膽的中情局長,此時像小媳婦一樣站在哪里。里根感覺很好笑,同時也知道對方的難處。
里根笑著說道:“這里就我們兩個人,不要有任何拘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美利堅服務,并不是為了個人利益。”
話是這樣說,可真正能做到又有幾人。看到威廉-凱西還是沒有說話,里根不耐煩的說道:“你是中情局的局長,有些問題要給總統提出建議。叫你過來是幫我分憂,不是讓你在哪里站著。”
“任何一名侍衛都能做好這份工作,根本不需要你這位中情局局長來擔任警衛。”
威廉-凱西知道躲不過去,只能硬著頭皮說道:“特納上將的職位過高,此刻很不好安排。工作又不能比之前職位低;要不然他肯定不干。可是比之前高的職位,都是軍方核心領導。”
“想要讓對方滿意,只有兩個職位比較合適。美國海軍總司令,或者是北約歐洲盟軍司令部總司令。或者更高只能是參謀長聯系會議主席,那樣您肯定不會同意。”
說道北約歐洲盟軍總司令的時候,里根眼前一亮;在他心中特納上將出任這個職位,或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歐洲和北美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
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后西方軍事陣營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防務體系,是美國實現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長、國防部長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北約成立是因為美國與蘇聯兩個級大國,為了奪取世界霸權,在科技、軍備、外交以及外太空展開競賽。同時,兩個級大國之間也通過一些局部的戰爭來進行對抗。北約組織可以說是美國在二戰之后實施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的一個延續。為了在軍事領域控制西歐,在1949年4月,美國與加拿大以及西歐的英國、法國、葡萄牙、意大利等共11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在同年8月各國完成手續的批準之后,北約正式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是在1955年5月成立的,其成立的一個導火索就是當時的西德(聯邦德國)在1955年5月加入了北約。而在十多天后,包括蘇聯在內大多數歐洲社會主義在波蘭的首都華沙共同簽署了《華沙公約》。
至此,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這兩大軍事組織的成立,標志著美國與蘇聯兩個級大國以冷戰方式的軍事對抗正式開始。
特納的資歷、威望足以勝任北約歐洲盟軍總司令的職務,而且還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此時美蘇競爭中,依舊是蘇聯占據著強勢地位。現在讓一個擁有中情局身份的海軍上將出任總司令,那么蘇聯人會作何感想。在沒有摸清美國人意圖之前,肯定是不敢輕舉妄動。
里根越想越覺得方案可行;而且這個職位,特納一定不反對,會屁顛屁顛去上任。
之后特納上將一定會為里根馬首是瞻;直接告訴對方不要在參加類似的電視節目,這點小事還不馬上答應。
里根仿佛是做了某種決定,笑著說道:“特西局長,北約歐洲盟軍總司令伯納德-羅杰斯上將任期已有4年,看來到了要調動一下的時候。”
知道總統已有了決策,威廉-凱西沒有在說什么。心中感到特納上將的命居然還挺好,上一次電視節目并不都是壞事。自己退休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帶著這種想法,威廉-凱西離開了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