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軒笑著說道:“這是黑云自己研發的一款軟件,世界上絕大多數飛機的技術參數和外形都有。只要是我們想要,都可以輕易從數據庫中調出來使用。不過這臺電腦沒有同中央計算機群鏈接,目前只能作為單機使用。因此能力有限,不過也可以滿足學長要求。”
聽到黑云數據庫中已經擁有世界絕大多數機型數據,而且工程師還可以隨時調出來使用。老威廉再一次被震驚,單單工作效率方面已經領先麥道、甚至是美國飛機制造公司太多。
目前美國各大飛機制造企業,還是采用手工繪圖方式。工業荒漠的香江公司,居然采用電腦繪圖。要知道計算機可是美國人發明,可現在卻在香江人手上被發揚光大。這簡直是一種諷刺,美國各大高校、科研結構和高科技公司真該好好反省一下。
老威廉:“按照你所說,機頭應該采用菱形結構。圓形的雷達反射面太大,反而不利于隱身。”
說完之后,只見包子軒在電腦上操作了起來。看得三人有些目瞪口呆;此時不光是黛比-狄金森、老威廉,就連珍妮絲-狄金森在照顧好小麥克唐納后,也加入了小圈子中間。
包子軒手速實在是太快,快到幾個人根本看不清。
不到一分鐘時間,菱形機頭已經設計完成。
看到如此迅速,而且之前圖象一點痕跡都沒有。讓老威廉感到不可思議,這款軟件麥道一定要拿到,付出點代價也在所不惜。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首先需要對軟件具體性能做全方位了解,在做決定。
老威廉:“機身應該采用扁平一體化,而機翼采用菱形結構;并且采用傾斜尾翼。”
按照老威廉要求,包子軒又一次操控電腦工作。
不一會功夫,按照老威廉要求,飛機基本模型已經設計出來。
之后兩人開始圍繞細節打造飛機,開始不斷完善整個飛機的結構和功能。
看到一架飛機就這樣被設計出來,狄金森兩姐妹眼中開始冒著小星星。原來理工男是如此有魅力,之前真是孤陋寡聞。
當飛機基本細節已經打造完成后,飛機呈現在電腦屏幕中。
看到飛機后,包子軒想起了前世一款沒有服役的經典機型——yf23;黑寡婦。
yf-23戰斗機,綽號:黑寡婦,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和麥道公司共同設計,競標先進戰術戰斗機(atf)合約的試驗戰斗機型號。后來因為美國空軍宣布yf-22獲選優勝。yf-23戰斗機一共只有生產兩架原型機,都已經不再飛行。
前世yf-23的第一架原型機于1990年6月23日出廠,8月27日進行第一次試飛。yf-22第一架要到8月29日才出廠;9月29日進行第一次試飛。yf-23于9月18日第5次試飛時在不使用后燃器下達到1.43馬赫的超音速巡航紀錄,yf-22則是在11月3日達到1.58馬赫。yf-23第二架原型機于9月29日出廠;兩架原型機分別使用不同的發動機:第一架原型機使用普惠yf119,第二架原型機則是通用電氣yf120,與yf-22剛好顛倒。
yf-23原型機設計概念與yf-22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采用許多現有的零組件之外,yf-23的試飛計劃里面并未包括試射空對空導彈與驗證高攻角飛行能力,多是以風洞測試蒐集與驗證資料。根據測試的結果顯示,yf-23沒有攻角限制,飛機能夠自任何螺旋輕易恢復穩定飛行,只有當導彈艙門呈開啟狀態時會有困難。
yf-23一共進行50次,總計65小時的試飛項目,最大飛行速度達到1.5馬赫,最大負載達到7g,最大攻角達到25度。
相較于yf-22,yf-23的機身比較長,采中單翼,機翼的前后緣分別后掠與前掠40度,類似于菱形。機身后方沒有水平控制面,以兩片向外傾斜50度的垂直控制面取代兩者。
進氣口位于機身下方靠近機翼前緣的位置,進氣口和進氣道都采用固定結構,沒有可以移動的部分,不僅能夠降低重量,也避免增加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進氣道在機身內部向上彎折與位于機背的的發動機相連接,噴嘴位于外傾的垂直控制面的中間處,從后下方無法直接看到噴嘴,降低紅外線訊號的強度,同時也限制安裝向量噴嘴的可行性。
看來前世老威廉肯定是參與過yf-23設計,要不然不可能把飛機設計成這樣。只不過由于性能過于先進,或者說是為了平衡需要,才最終落選。可能是一種遺憾,這也是老頭沒有被廣泛熟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