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程浩作為一個從小在一個程序員爸爸的熏陶下的孩子,他對編程也是充滿興趣。
事實上,程浩在4歲的時候,就會編寫一些簡單程序。并且在程理的一些刻意引導下,程浩掌握了遠超同齡人的知識量。
因此程浩對于三大邏輯門,自然也是非常熟悉。
所謂的邏輯門,是計算機集成電路里的基本組成單元。
我們常說CPU里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了多少億個電路,這里說的電路,就是指邏輯門電路。
計算機正是通過三大門電路,進行最基本的三種邏輯運算,并根據這三種邏輯運算,衍化出萬千復雜的運算,并衍化出一個異常復雜的虛擬網絡世界。
而計算機進行邏輯運算,則是通過電路的串并聯來實現的。
這是初中物理就會學到的知識。
比如,串聯電路里,設置兩個開關,作為信息輸入,設開關閉合為1,開關斷開為0。
這個串聯電路里,設置一個燈泡,作為結果輸出,燈泡亮起輸出1,燈泡熄滅輸出0。
那么在串聯電路里,一個開關閉合,一個開關斷開,燈泡就會熄滅。
就是輸入1和0這兩個信息時,會輸出0的一個信息結果。
這輸入輸出過程,實際上就執行了一次邏輯運算,成為“與”運算。
如果是并聯電路則相反。
并聯電路,一個開關閉合,一個開關斷開,燈泡仍然會亮起。
即輸入1和0時,輸出1的結果。
這個輸入輸出結果,就是邏輯運算里的“或”運算。
此外還有一個非電路,只有一個輸入源,并輸出一個結果。
就是開關閉合,燈泡熄滅。開關斷開,燈泡反而亮起。
即,輸入1,輸出0。輸入0,輸出1.
這個輸入輸出結果,在邏輯運算里,稱為“非”運算。
現代計算機CPU里,在指甲片大的硅片上,集成了數十億個邏輯門電路。
這數十億個邏輯門電路,全部都是由‘與’、‘或’、‘非’這三個邏輯門電路構成。
所以,計算機正是由著三大邏輯門電路,進行最基本的三種邏輯運算,并由此衍化出復雜的運算,乃至生成出一個異常復雜的虛擬網絡世界。
這難道不是三生萬物?
“正如你所想,實際上我們現代計算機,構建出虛擬世界的過程。”
“正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
程理目光無比深邃,仿佛有一個虛擬的世界,在其眼中演化一樣。
“這里的二,就是陰和陽,陰為0,陽為1。陰陽就是二進制。”
“這里的三,就是三大邏輯運算,與、或、非。”
“‘與’為陰盛陽衰,即,一陰一陽,合則為陰。”
“‘或’為陽盛陰衰,即,一陰一陽,合則為陽。”
“‘非’為陰陽轉換,即,將陰變陽,由陽化陰。”
“這就是陰陽變化的三種基本途徑。”
“由這三種陰陽變化,可以衍生出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