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在第二天錄制好《東風破》并且在草莓音樂發布。
最近他忙著小說漫畫,跑通告,很少用手機去看新聞、熱點。
因為如果涉及到他,魯娜都會第一時間整理出來給他過目。
在工作上,
魯娜的確面面俱到,為陳平安分擔了很多。
所以對于國風界定的討論,他暫時還沒看到。
更不知道董岱已經給一群大佬們推薦了《東風破》,并且將之作為模版來分析。
此刻,
一個詞曲人的群里。
“我去聽了網友們錄制的直播視頻,東風破的確是一首好的國風作品,但我覺得也沒董岱說得那么神。”
“我也覺得,就歌詞不錯。”
“風格嘛,還是陳平安一貫的風格。”
大家意見都挺統一的。
但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在群里發了《東風破》的正式版鏈接。
“那是因為你們沒聽過正式版,聽完后,你們會改變想法的。”
于是詞曲人、歌手也都點進去。
優美的歌詞,細膩的演唱,大彈融入琵琶等古典樂器編曲,一如既往的R&B融合……
歌還是那歌。
但聽起來感覺卻完全不一樣了。
之前只有單純的吉他伴奏,聽不出那么多門道,但現在的完整版,直接讓詞曲人和大佬們目瞪口呆。
群里他們的評價立刻反轉。
“完整版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撇開歌詞不說,因為歌詞之前就是亮點,有點仿古詩的味道,韻味十足。我認為最驚艷的部分在于編曲和傳統樂器的運用,編曲技巧特別且高超,琵琶的運用,頓時讓整首歌有一種古典美……這是之前吉他版聽不出來的。”
“嗯,怎么說呢,有古典的部分,但古典與R&B搭配融合在一起,流行性就增強了,我覺得安神的國風都采用了新式的唱法。”
“我也發現了,并不是純粹的只有傳統元素。”
“只有傳統元素,也不太容易流行起來。”
“我要提一點,它的旋律其實很古典的,采用的五聲階……逼格一下就上去了。”
“這么一分析,好像找到了一點感覺。我們不乏把安神的其他國風歌曲都拿出來對照一下”
于是群里大家開始討論起來陳平安的國風歌曲創作套路來。
別說,
經過他們的一番討論,還真總結出了一些東西。
“首先古辭賦!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有共識,安神的國風歌曲,大部分歌詞都很優美,講究韻律,而且仿古詩文的痕跡也很明顯,所以這是一大特點。”
“另外,很有文化內涵。比如青花瓷,就是以青花瓷文化為根基創作的。”
“旋律就不用說了,五聲階他不是第一次使用了。”
“唱法方面,有傳統戲腔,和流行的R&B,唱法方面有創新。”
“你們提到的這些點,在東風破這首歌上面都有,可謂集大成!”
“所以如果以陳平安的作品為模板,我們分析出的國風應該有這樣的特點: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編曲、新唱法,?”
“有內味了……”
“我覺得不妨這么定義!”
“我只能說陳平安太牛了……雖然他自己沒說,但我們一總結,才發現人家早就定義了國風!”
很快就有人將他們的討論結果分享了出去。
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我去!安神定義了國風?”
“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好像是那么回事兒啊。”
“如果按照這標準……那我寫的那幾首國風,只能稱之為含有傳統元素!”
“一直在摸索!但始終不知道國風怎么去創作,感謝總結的大佬,感謝安神。”
“醍醐灌頂!”
“安神永遠的神!這就去研究安神的歌曲去。”
國風部也注意到了這次關于國風的定義。
很快官方就發了一篇文章,敲定了一件事,“國風盛典的音樂作品就按照以上標準進行評選,希望廣大音樂人創作出更好的國風作品。”
消息一出,整個音樂都炸了。
“國風盛典就按照這標準來,有沒有搞錯啊?”
“難度瞬間上升了!”
“安神可是定義國風的存在……你們干脆直接頒獎給他得了。”
“就是,這還怎么比?”
“不用這么悲觀嘛……現在找到了方向,有了規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