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很有意思,他主要從人物塑造去分析這部電影。
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程蝶衣這個角色。
他在文章中提到:
“這部電影是我這么多年觀影一來,遇到的絕無僅有的佳作,國風佳作!我個人以為,它已經達到了國際優秀電影的層次。”
“撇開人物的深層次塑造不談,我們先來扒一扒這部電影在創作和拍攝時那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和暗喻。”
“首先程蝶衣天生六指,他被送進戲班,但班主看他左手有六個指頭,不愿意收。于是他的母親便剁掉了他左手的小指。注意,為什么是左手?在我們華國人的觀念中男左女右。而程蝶衣又是長得比較像女孩子的男孩子,剁掉左手多余的手指,那相當于是某種意義上的閹割,從這里便已經暗示了程蝶衣最后的悲慘結局……”
“會不會是多慮了?不會!因為在其母親和班主的對話中,有一句話能夠與之佐證‘不是養不起!實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細品這句話,發現很有意思。大家習慣說女大不中留,而這里卻是男孩子大了留不住,不覺得很奇怪嗎?”
“聯系到程蝶衣母親的身份,她是風塵女子,常年將兒子留在身邊確實不妥……如果是個女兒就好了。再倒回去看看程蝶衣左手六指的設定,多了一根手指,是不是和男人比女人多了某個部分一樣,這是個隱喻,將小指剁掉,也就暗示著程蝶衣作為男性的一面,必將受到限制……”
“另外作品的構思布局,運用了非常多五行學說的原理,使得故事達成某種奇特的平衡。程蝶衣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其悲劇色彩,他從我本是男兒郎到我本是女嬌娥,他的人生已經開始扭曲。”
“他向往戲臺上純粹完美的世界。他扮演一輩子虞姬,分不清戲和人生,我想這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忠誠。他忠誠于自己的執著,忠誠于自己的理想,忠誠于戲中的霸王。這種忠誠種子的埋下,也許是從他看到霸王別姬這出戲開始,也許是聽到霸王和虞姬的故事時就已經埋下。”
“他向往這種忠誠,這種理想。”
“他從未改變,執著追求。”
“直到某一天他突然醒悟我本是男兒郎,突然發現這個世界已經換了天地,突然發現我一直是那個忠誠的虞姬,而霸王卻從來不是那個霸王……他或許失望或許釋懷,也或許,他覺得就這樣像虞姬那樣自刎,他這輩子,就可以是虞姬,理想中的虞姬,他就可以守住忠誠,理想中的忠誠。”
這篇文章長達一萬一千字。
從各個方面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忠誠”二字,作者認為,整部影片都在講忠誠,無論是對人的忠誠,抑或是對理想的忠誠。
菊仙很愛段下樓。作者認為菊仙自然不是因為他曾為妓女的身份被程蝶衣揭穿,而是因為事發后,段小樓為了保護自身要與之劃清界限。
這是愛情的背叛!
菊仙和程蝶衣一樣,他們都是性情中人,他們有忠誠的理想,所以菊仙自殺了,殺死她的,是段小樓的背叛。
袁四爺似乎也有這種理想在,所以才與程蝶衣關系密切。
作者娓娓道來,分析得頭頭是道。
獲得大量點贊和評論。
“還可以這么解讀?我感覺我看完后簡直就是看了個寂寞。”
“原來這背后還有這么多道道。”
“導演牛逼。”
“編輯牛逼。”
“哈哈,你們都在說導演、編劇,難道就沒注意到,演員更加牛逼嗎?我的媽呀!我是看完電影許久才放映過來,這是電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程蝶衣是個現實中的人,塑造得太完美了。”
“曲杰的演技簡直是絕了,入木三分。”
“這確定是新人演員?影帝吧!”
“哈哈,影帝就夸張了。不過我覺得曲杰演得是真好,讓人真假難辨,那神態、動作,簡直不要太傳神。”
“看完后我懷疑曲杰是……哈哈哈!”
“我也有那種感覺,但這是電影,嗯,千萬別代入到演員身上。”
“絕了!”
“現在就去關注程蝶衣……不!曲杰的微博。”
于是乎大批觀眾去搜索曲杰微博,然后進行關注。大家紛紛給他留言:
“蝶衣!我太喜歡你了。”
“永遠的蝶衣。”
“蝶衣我愛你。”
曲杰:“……”
看完電影后,大家也許不知道曲杰叫曲杰,但一定知道他叫程蝶衣。
粉絲的追捧,
影評人的高度評價,使得《霸王別姬》的熱度持續攀升,到了最后直接導致《百鳥朝鳳》和《鐵骨箏箏》票房慘淡。
兩部電影的導演簡直都要哭了,各自在社交平臺發布了消息。
“烏賊第一定律:寫一部火一部。我為什么想不開要和烏賊的作品同時上映?”
“鐘光第一定律:跟著烏賊不愁不火!我想為自己吹一曲百鳥朝鳳……”
PS:6000字章節,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