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看點好的不行么?《愛在不愛之后》都比這個強啊。”男生有些無奈女生眉頭一挑:“你有意見?”
“沒有!我去買爆米花!”
女生滿意的拍拍他肩膀:“去吧!”
等了十多分鐘,終于開始檢票,這對情侶入場坐下之后,發現偌大的放映廳,連一半的人都沒坐滿。
這可是春節期間啊。
正當他們覺得這電影要賠慘了的時候,前排的議論聲傳來。
“終于等到了,二十億投資的電影啊!”
二十億?真的假的?
小情侶對視一眼,都有驚疑不定。
這個數目投資的電影,絕對的大制作啊,怎么一點宣傳都沒看見?甚至大廳里連一張海報都沒有。
“肯定是噱頭。”男生低聲說道。
這時,電影在一陣廣告之后開始了,他們立刻戴上了3d眼鏡。
電影剛開始,便給了觀眾們當頭一棒。
浩瀚無垠的星空中,一顆星球拖著逶迤的尾焰,在一座空間站的引領下前行。
那震撼的畫面,瞬間抓住了眾人的眼球,心中不約而同的泛起了一個疑惑。
“這尼瑪是國產科幻片?”
此時,影片轉入了回憶,敘述了故事伊始。
地球面臨危機,為了避免滅亡,開了浪跡星球計劃。
地下城市的建設,災害迸發的開始,無數飛船拖著尾焰沖向太空,行星發動機噴出璀璨的藍色光芒…
在不用擔心資金的情況下,郭凡徹底放飛了自我,幾乎每一幀,都帶上特效鏡頭,而每一個特效鏡頭,能用實物模型,就不用電腦制作。
在無數特效的堆砌下,觀眾都被拉入了那個暗藏絕望,又滿是希望的未來危機。
當全篇最震撼人心的飽和式救援出現時,有人忍不住激動起來。
再沒人懷疑國產科幻片。
即便有人原本心里還在不屑,不就是堆特效么,還不是學國外的那一套。
可看到這,他們的否定徹底消失了。
這部電影,跟他們以前看過的國外科幻片,幾乎是背道而馳。
賴以生存的星球發生了危機,海外科幻片是建造飛船逃命,而在這里,卻是帶上自己的家一起走。
在別的電影里,某個人的死一定要有意義,危機一定要主角來拯救,別人都像個煞筆似的干等著,主角一定是最聰明的,別人即便沒有煞筆一樣阻攔主角的計劃,也會消極絕望的放棄,然后等主角激勵…
這些海外科幻片里司空見慣的套路,在浪跡星球里被顛覆了。
韓子昂被別人以命相救,按照海外科幻片的套路,應該開始爆發小宇宙,結果沒過幾分鐘,掛了。
重啟杭市推進器,巖漿倒灌,觀眾們本以為主角該挺身而出了,結果沒幾分鐘,杭市沒了,一個人都沒跑了。
重啟轉向口,主角團剛想出發,結果轉向口已經重啟了。
主角提出拯救世界的點子,結果發現幾個小時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了。
種種例子不勝枚舉,與英雄拯救世界的海外科幻片相比,浪跡星球沒有某個特定的英雄。
換句話說,讓人有種沒有主角團,最后也能成功的感覺。
這就是全篇的內核。
別等著別人救自己,自救,永遠是拯救自己的最佳選擇,十萬人,二十萬人,上億人的自救,才是解決危機的希望。
影片結尾,橙色光柱發射成功的時候,本以為是主角團的功勞,結果仔細一看,還有另外兩道橙色光束。
此時觀眾已經不覺得意外了,只覺得熱血沸騰。
這才是國產科幻片啊!
等到影片結束許久之后,觀眾們還意猶未盡的坐在原位,仔細回味著,直到工作人員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