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改制,讓驛站增加了收入,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更讓驛站的伙計們,充滿了動力。
因為改制之后,他們的薪酬大增。
老易是歷城驛站的一個小吏。
子承父業,端著一個鐵飯碗,旱澇保收。
他不但娶了一個漂亮媳婦,還在城里置辦了一棟三進的院子。
雖然老舊了一點,但是也算在城里按了家,扎了根。
這小日子過的,有滋有味,對他來說,差不多已經來到了人生巔峰。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先是老娘生病,花去了大筆的錢財。
緊跟著媳婦也生了一場大病。
這個時代,再殷實的家庭,也架不住家里有兩個病人。
如果是窮苦之家,就只有店賣家產、房地治病,或者,只能眼睜睜地等死。
老易家里那點積蓄,很快就花費一空。
但是,媳婦的病,還要吃大半年的藥,才能調理過來。
老易的薪水,已經支撐不住藥費。
最近老易都準備要將宅子賣掉了。
他們夫妻感情很深,要讓斷掉娘子的藥,讓她在家里等死,這種事情,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而就在此時,驛站改制。
剛開始的時候,老易是拒絕的。
不但是老易,幾乎所有的驛站,從上到下,都無比的抗拒。
以往的時候,驛站工作多輕松?
除了必須要傳遞公文,伺候一下過往的官爺,就沒其他事情要做。
而公文并不是每天都有,過往的官爺,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到。
一個月,到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清閑無比。
而現在,一旦開通了民間郵寄業務,他們馬上就要忙碌起來。
拿著同樣的錢,多做幾倍的事情,他們要是愿意才是咄咄怪事。
果不其然,在民間郵寄業務開通之后,很快他們便迎來了繁多的新業務。
又因為這項新業務,是他們從來都沒有經手過的。
一時間,根本找不上頭緒。
這讓驛站所有的大小官吏,都十分窩火。
甚至都想丟掉這攤爛攤子,直接罷工。
當然,這種事情,他們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而已。
這可是鐵飯碗,他們哪里舍得就這么丟掉?
不過就在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
哪就是,他們的業務量增加了,但是隨之他們的薪水也會跟著增加。
寄一封信十五文錢,這里面,有三文錢,是給他們的報酬。
而送一封信的報酬,是兩文錢。
當然了,這三文錢,并不是給一個人的,而是給所有人的。
并且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強度的不同,有一套十分詳細的分配方案。
這個方案,他們在看過之后,都覺得十分公平公正。
這套分配方案,讓幾乎所有人,都十分滿意。
這套方案,其實是李愔借鑒了后世的快遞分配方案,結合大唐的實情,制定出來的。
這套方案,是后世幾家快遞公司的智慧結晶,不說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至少方方面面都考慮十分周全,如果還不能讓人滿意的話,哪才是咄咄怪事。
所謂利益動人心。
有了利益之后,驛站大小官吏的積極性,全部都被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