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第四周,銷量三萬,看著不多,但距離上周的一萬出頭已經有了三倍的提升。
而且在這個時代,這個銷量數字已經稱得上是“高”了。
這時代的大部分百萬單曲,都是每周三萬五萬的,用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磨到百萬的。
而當你的作品銷量達到每周三萬左右,也說明在過去的一周里,東京的街頭已經有很多你的旋律了。
81年年中這個階段,林樂的新專輯上市的時間里,同樣有優秀的作品在跟他爭奪流行尖端地位。
比如說寺尾聰的《紅寶石戒指》,特別神的作品,O榜的單曲榜榜首,從4月拿到6月,在《TheBestTen》也連著拿了12周的周冠,再接下來到7月份進入頂尖的還有松山千春的《長夜》,近藤真彥跟松田圣子的單曲等等。
其實以日本的音樂發行規則,專輯作品要跟單曲作品爭奪流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單曲的主打歌只有一首,藝人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很專注的宣傳這首歌,同時段的曝光肯定巨大,而專輯,除非你發行的時候就打定主意,只把其中某首歌作為宣傳重點,其它的歌都是搭配著來的填充物,否則在宣傳這個層面上是很難跟單曲競爭的。
林樂的新專輯就不可能這樣投資,因為專輯里的10首歌至少有五個鮮明的風格,citypop的,對唱的,流行的,異國風情的,傳統歌謠的……可以說每首歌都特別出色,相應的,也沒有任何一首歌能拿出來代表整張專輯的藝術風格。
當《ギザギザハートの子守唄》開始走紅的時候,很多人看到林樂,會給他安排個時尚的帥氣的,站在流行尖端的印象,此時林樂參加節目,電視臺也是以各種明快色調去配合他。
但是這首歌雖然紅,雖然很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可因為后續的宣傳打歌并沒有如單曲宣傳那樣迅速跟進,所以風潮來的快去的也很快,只是兩周時間左右,這首歌的人氣就已經攀升到頂峰后開始一點點滑落了。
很多精通營銷,關注市場的從業者都未免扼腕嘆息,思考著如果這首歌拿給自己旗下的年輕男子偶像,那說不定能大火個幾個月,甚至沖擊下百萬單曲銷量之類的。
可在林樂這邊,這首歌卻只是引領了半個月的潮流而已。
半個月之后,歌曲在各種排行榜單上的位置開始下滑,但與此同時,另一首卻開始漸漸浮上水面了。
《Romanticが止まらない》,聽完《ギザギザハートの子守唄》的人大聲疾呼這首歌才是最好的,特別純粹的電子音樂卻能寫的如此流行,不是很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