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見面,帶著工作牌的工作人員就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比起專業的播音演員也不差。
“現在電影節都要求這么高了嗎”
蘇野的確很是驚訝。
這兩周他也看了些關于電影節的情況,基本上流程就是接機,送機,按照會務安排參與紅毯和頒獎典禮,其他時間完全自由活動。
他本以為會來一個和電話里一樣話都說不清楚的工作人員,沒想到居然安排了一個會普通話的。
還真是好貼心啊
看出蘇野的驚訝,工作人員連忙開口解釋。
“蘇導你想多了。我是這次活動的志愿者趙舒,專門來接機的,后面可不一定會有會漢語的工作人員了。”
“原來如此,謝謝。”
蘇野道謝后安心上車開始觀看起戛納的風景。
作為港灣城市,戛納具有明顯的地中海沿岸風光,此刻汽車沿著海岸線行駛,兩邊都是悠閑的游客,還有不少打扮夸張的人在分發一些卡片。
“他們這是”蘇野疑惑地看向趙舒。
“算是拉人觀看吧。”趙舒解釋一句,調整了位置看向蘇野。
“每年戛納電影節都會有一些提名作品提前來邀請觀眾試看并根據反饋剪輯新的版本。”
“還能修改么”
蘇野疑惑起來。
他獲得的信息可是所有片子都必須在舉辦前提交,這種臨時修改剪輯的行為根本不可能存在才是。
“不是用來參賽,是為了海外版權。”
蘇野哦了一聲明白過來。
每年的三大電影節吸引的不僅是導演、演員、編劇還有無數的電影商人。
比如此前的長虹影業就是在櫻國電影節選中了殺神之輪,只可惜,回到國內票房慘淡地快要虧掉底褲,蘇野敢確定這部電影沒有回本。
不過看到戛納的表現,蘇野也明白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
試映會比較火爆,回到國內表現不佳,只能說明是片子和國情有關,與片子質量無關。
既能炒出高價,又能夠避免一些賠款,觀眾還能免費看電影,一舉多得。
“真是鬼才”蘇野評價一句,搖搖頭沒有停下觀看的想法。
“蘇導需要派票么”趙舒突然開口,“我們有一個觀影群,大概有三百多人,如果協調一下,最近十天應該可以每天都有二十多人到場。”
“這么多”
戛納的試映會和國內的大場地不一樣,基本是三十到五十人的小場。
其中有一小半還是組委會的留票或者其它導演、演員的預約票,能夠開放給普通影視愛好者的票本身也不會很多,這種情況下能夠組織出二十多個人可以觀影,基本上意味著爆滿
“咳咳,之前的導演有做過么”蘇野沒有直接答應,試探著問了一句。
“也有。”
“不過不多,每天五六個,相當于是群內送票,照顧我們自己的留學生團隊。”
趙舒換了一個說法,“畢竟每年等著一線報道的人也很多,留學生大多都會給一些來不了現場的媒體做特約稿件,這種一手電影資料消息就尤為重要。”
“群里也有幾個小伙伴是做這項工作的。”
蘇野眼神挑起,沒想過趙舒居然還有這么機智的想法。
不過轉瞬又覺得很正常。
大多數出國留學的人都不是富二代,肯定需要找一些能夠賺取生活費的兼職。
模特也好、翻譯也好、代購也好,總歸都是一種方式,幫國內媒體采編新聞相對還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如果這樣的話,我每天可以給你五張票。”
蘇野輕松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