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只有兩塊大的陸地,分別被稱為北洲大陸和南洲大陸,另外這個世界還有眾多的島嶼,島嶼面積加起來,差不多占了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五。
杜小倩所在的大漢王國,位于北洲大陸,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力最強盛之時,國土面積超過了三千萬平方公里,這還不算大漢王國那些附屬國的土地,可惜如今大漢王國的輝煌已然不在。
在這個世界的工業革命開始之后,大漢王國因為當權者的短視,以至于大漢王國沒有跟上工業革命的腳步,在科技上大漢王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的各個工業國家。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落后就要挨打,大漢王國從一百多年前,就多次遭遇了其他工業強國的入侵,由于大漢王國的軍隊武器裝備的落后,在連續多次反抗入侵的戰爭當中,幾乎是屢戰屢敗,不得已只好割地賠款,截止到大約四十年以前,也就是漢歷1630年,大漢王國的領土面積縮小了三分之一還要多,只剩下大約一千九百萬平方公里。
而在漢歷1630年,被稱為戰爭狂人的杜淵,成為了大漢王國內閣的宰相,自從杜淵成為宰相之后,大漢王國開始了全面改革,很快讓大漢王國也擁有了不弱的工業基礎,還武裝起來了一支龐大的軍隊。
在杜淵擔任大漢王國宰相的十七年間,大漢王國對外的四次戰爭都取得了勝利,甚至還收復了大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得大漢王國的領土面積恢復到了兩千萬平方公里以上。
可惜在杜淵因病去世之后,杜淵的繼任者們,又變的碌碌無為,特別是對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以至于大漢王國的科技水平,照比世界那些工業強國越來越落后。
更加糟糕的是,因為**問題,使得大漢王**隊的戰斗力,也是每況愈下,只能靠著龐大的數量來嚇唬人。
在三年前,也就是漢歷1667年,世界第一強國的哥特王國,編織了一個莫須有的理由,悍然對大漢王國發動了戰爭。
哥特王國在南洲大陸,與大漢王國并沒有領土的接壤,在開戰之初,哥特王國就出動了包括十八艘航空母艦在內的三百多艘軍艦以及上千艘軍用運輸船和民用運輸船,不但很快取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還讓八個裝甲坦克師、十四個機械化步兵師和二十個輕裝步兵師,超過八十萬的陸軍部隊成功在大漢王國的東部沿海登陸。
而大漢王國的國防軍面對哥特王國裝備精良的海陸空三軍,被打的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僅僅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大漢王國的空軍和海軍就幾乎損失殆盡。
戰爭爆發五個月后,哥特王國的陸軍就包圍了大漢王國的首都天京城,逼迫大漢王國宣布向哥特王國投降。
這個時候,哥特王國已經在這場戰爭當中,投入了超過三百五十萬的陸軍、三千多架戰機和四百余艘軍艦,消滅和俘虜了大漢王國大約超過四百萬的軍隊。
在大漢王國投降之后,哥特王國隨即逼迫大漢王國重組了內閣,讓新內閣與哥特王國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雖然這些條約并沒有讓大漢王國割讓土地給哥特王國,但是卻使得大漢王國淪為了哥特王國的附屬國,整個大漢王國的經濟和軍事,都掌控在了哥特王國的手中。
大漢王國向哥特王國投降以后,在大漢王國各地堅持戰斗的大漢王國陸軍,依然還有四、五百萬之多,這些大漢王國陸軍接下來大部分都遵照新內閣的命令,不再與哥特軍隊繼續戰斗,接受了哥特王**隊對其的整編,組建大漢王國新的國防軍。
但是也有不少原大漢王國陸軍官兵,不愿意向哥特王國屈服,宣布脫離大漢王國國防軍的序列,成立了反抗軍,繼續與駐扎在大漢王國境內的哥特軍隊作戰。
大漢王國的百姓,對于發動侵略戰爭的哥特王國也是痛恨不已,大量的百姓踴躍參加反抗軍,在漢歷1668年最鼎盛之時,大漢王國各地的反抗軍數量甚至超過了兩百萬。
然而在哥特軍隊多種手段的圍剿下,截止到現在,也就是漢歷1670年的五月份,大漢王國各地的反抗軍,可能已經不足三十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