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下方的不少重臣,心中,可并非如此想法。
一些六部重臣,眼神交匯,隨后再次抬頭看向那端坐龍椅上,喜不自禁的崇禎時,一個個神色間,滿是凝重之色。
看走眼了,這位新皇,可不是什么好忽悠的小白,沒想到,竟是個城府極深的狠茬子!
這一刻,不少朝臣突然意識到,他們一手推到皇位上,感覺容易忽悠容易控制的崇禎皇帝,竟然是個心機不可測的老陰比。
這位不足二十歲的年輕皇帝,先是借助他們的手登上了皇位,之后從善如流的清除了閹黨勢力,更是在朝臣的壓力下,削弱了東廠勢力,驅除了錦衣衛。
一切,看起來,都如東林黨人所預料的那般,將朝堂局勢一步步掌握在了文官集團手中。
但誰曾想,這位新帝,他不按套路出牌。
他閑置了東廠,驅除了錦衣衛精銳,看似自斬羽翼,但實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知不覺間,在大同東路,竟然訓練出了一支人數過萬的精銳大軍!
其他有抱負的皇帝,上臺后都是先牢牢的將廠衛抓在手里,但這位崇禎帝卻一反常態,閑置了廠衛以此來迷惑朝堂百官。
反而借力打力,借著將錦衣衛驅除京師這個權力中心的契機,暗中支持錦衣衛指揮使在地方做大,不知不覺間,竟然已經將九邊之一的大同鎮,徹底掌握在了手里。
別的皇帝,都是一步步來想辦法掌握軍權,你崇禎倒好,一上來就開始搞軍隊,偏偏,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皇帝陛下,還真搞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這,可就難辦了啊!
大家君臣和諧共處不好嗎?陛下你何故背叛,非得抓軍權呢?
大明,不需要再有一個明武宗了!
端坐龍椅上的崇禎,并不知曉,僅僅只是乾綱獨斷任命陸凡為大同鎮總兵的舉動,已經使得下方的不少文官,心中,升起了一些不一樣的心思。
接下來,自然是對于東路軍各大武官的封賞問題,朝堂百官并沒有在這些問題上僵持多久。
畢竟那陸凡連總兵之位都到手了,至于下面的參將位子什么的,也就由他去了,封賞起來,毫不手軟。
唯有在陸凡進京授封這個問題上,文官們表示了堅決的反對。
對于陸凡,他們是真的有些怕了。
生怕這個曾經兇名赫赫的錦衣衛頭子,在回京后,又弄出什么幺蛾子!
就連戶部侍郎王延都上奏,建奴退走不久,未來極有可能還會有戰事發生,而陸凡作為一鎮總兵,實在是不宜離開大同。
因此他提議,由內閣首輔為主,戶部、兵部、禮部等官員隨從,親自前往東路封賞,更是可以代表朝廷慰問東路將士,昭示皇恩浩蕩!
這一提議,頓時得到了朝臣的一致贊同。
雖然崇禎很想陸凡能進京封賞,但考慮到邊塞之地不同其他,萬一建奴有個反復,陸凡遠在京師,確實很容易出現大問題。
最終,在朝臣商議下,由內閣首輔周道登為主,由兵部侍郎、戶部侍郎、禮部侍郎以及司禮監秉筆太監組成的皇家封賞天團,帶著一輛輛封賞之物,浩浩蕩蕩地,向著大同鎮緩緩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