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山般的奏折傳入朝堂,但卻如同消失了一般,各地官員根本沒有得到朝廷的任何反饋。
明眼人都知道,若無意外,對于此事,朝堂上恐怕早已爭論不休,百官和皇帝,還沒有達成意見一致,沒有最終拿出決斷。
.......
崇禎元年,十一月初,大朝會。
天氣已經越發寒冷,但崇禎卻絲毫感覺不到冷意,而是心頭火熱的端坐在龍椅之上,望著下方爭論不休的朝臣們。
“陛下,那陸凡肆意妄為,膽大包天,仗著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不僅霍亂大同一鎮,更是連宣府等地的事務也插手其中!他這是要干什么,他眼里可還有一點朝廷?可還有一點王法?”
兵部侍郎在咆哮著,此次陸凡在大同鎮大開殺戒,有不少他的親近之人也被牽連其中,尤其是大同石家,乃是他的故交世家,雙方之間利益牽扯早已到了理不清剪不斷的程度。
結果,石家被一鍋端了,那陸凡要干啥?莫非還要借著石家之事,把他這個兵部侍郎也給拿下?
有些官員冷眼旁觀,看向那正在咆哮的兵部侍郎,不由得露出哂笑之色。
跟錦衣衛講王法?你腦子抽了吧?
你真當錦衣衛監察天下先斬后奏的特權是說著玩的?與其糾結陸凡此舉究竟合不合法,還不如趁此機會,逼一逼皇帝,將錦衣衛的特權徹底廢除呢!
晉商八大家有沒有真的賣國,皇帝其實并不清楚,但他們這些朝臣,一個個心底里可是悶清,甚至有不少人還從其中撈了不少好處。
那些晉商大族,被抓的不冤,朝臣們怕的,是那陸凡沒完沒了,借著錦衣衛的權力,大肆株連,怕惹火燒身,牽連到自己身上。
晉商在朝堂上的代言人,還在喋喋不休的彈劾著陸凡的各種罪狀。
其他大臣,則是冷眼旁觀,不發一言,等著對方噴完了,再跟皇帝施加壓力,也別等到年底了,趁著此次晉商跌倒,把錦衣衛的特權,給下了吧!
至于崇禎,有些心不在焉的聽著下方兵部侍郎等人的彈劾,心神,則是早就飄到了云外。
四百萬兩,那可是白花花的四百萬兩銀子啊!
陸凡,真是朕的福將啊,知道快到年底了,朕這里為了銀子都快要愁白了頭,結果這一轉眼,就弄到了如此多的銀子。
有了這筆錢,今年冬季賑災的銀兩就有了,甚至還能余下不少可以給遼東等邊鎮大軍發放餉銀。
如此,可以安穩的過個好年了!
想到這里,他扭頭看向不遠處侍立在一旁的趙靖忠,輕輕招了招手。
趙靖忠連忙快步走上前去,低頭詢問皇帝的意思。
“陸凡給朕的那四百萬兩銀子,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