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武裝商團不遠處,則是隊伍有些散亂的歸化籍仆從軍,一個個騎乘著戰馬,身背弓箭,腰挎彎刀,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之色,看起來比之那些商人還要激動。
對于草原人來說,他們并沒有什么國家觀念,也沒有什么民族自豪感,并不覺得跟隨大同軍出征攻打其他部落有什么問題。
依附強者征伐弱者,在他們看來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三日后,大軍北出靖擄堡,越過了一處山谷,進入了茫茫大草原。
下一刻,映入陸凡眼前的,是一副極美的畫卷。
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那綠油油的葉子在隨風招展,宛如在歡迎故鄉之人歸來!
“真不錯!”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世,這都是陸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入草原地界,那放眼望去全是綠色的海洋,真的是令人在剎那間感覺心胸都開闊了許多。
這里的溫度,比大同鎮低了一些,如今明明已是夏季,但卻并不感到燥熱,頗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大人,這片區域,本來是一些小部落的放牧之地,后來歸順咱們大同鎮后,這里,變成了咱們的牧場!”楊萬里開口介紹道。
陸凡點了點頭,大軍開拔,前行了十數里后,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大同鎮設立在此地的屯堡與草場。
不少從大明各地逃難道大同鎮的流民,有不少人被民政司遷移到了這里勞作,種植小麥、大豆、甜菜等物。
而在一些水草豐美的遼闊草場里,還有眾多畜場設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廠,也一個個設立。
沿途過去,密集的屯民正在干活,這些新屯堡,主要是采取營田制,類似一個個大農場,屯民們,就象雇工,每月獲得口糧衣食,工錢鹽茶等。
“他們如今,可有分到田地?”陸凡問道。
“回大人,他們如今還只是外來籍,在沒有通過民政司審核成為漢籍前,暫時還不會被分配土地!”
楊萬里道:“不過土地對咱們大明百姓的誘惑力太大了,所以民政司那邊也會不時獎勵一些表現優異的屯民,賜予他們一些土地,以此來激勵眾人!”
對此,陸凡點了點頭。
他也不是專門做慈善的大善人,如今大明各地,百姓連生存都困難,而來到他大同鎮后,只需要辛勤勞作,便可以吃喝不愁,甚至還能得到工錢,這已經是整個大明獨一份了。
明朝初立時,明太祖朱元璋實行的便是營田制,數年之內,糧米滿倉,養百萬軍不費國庫一文。
但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營田制,說白了就是一種集體制度,屯民開墾的田地以及所生產的物資全部入官,干多干少都只能拿些衣食、工錢。
所以這種制度不能持久,時間久了,漸漸地,懈怠懶惰偷奸耍滑之風便會急速蔓延起來。
所以,分田到戶是必然,否則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的積極性,早晚都會被消磨殆盡。
只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幾年之內,營田制還是很有市場的,暫時無需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