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的奴隸制文明,卻戰勝了封建制的農耕文明,而且還是初步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農耕文明,怎么看,都有種諷刺的意味。
都說先進制度會代替落后制度,先進文明會取代落后文明,這是歷史大勢,不可更改。
但偏偏在明末時期,這一歷史大勢就被更改了,落后的滿清取代了明朝,野蠻的文明代替了先進文明。
較為先進開放的文明風氣,被野蠻壓制奴化的制度所代替,這是歷史大勢?
都說時勢造英雄,但陸凡越來越覺得這句話不靠譜。
有時候,他更覺得像是英雄改變時勢。
比如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巨大,但卻破釜沉舟一戰打破了秦朝格局的項羽,若非出了項羽這么個逆天人物,秦朝究竟會不會二世而亡,還真不好說。
比如五胡亂華時代,漢人近乎滅絕,卻出了個發布殺胡令挽救漢人于滅族危機關頭的武悼天王冉閔。
那時候,奴役漢人,以殺戮漢人為樂才是天下大勢,若非冉閔橫空出世,漢人早就滅絕了,哪里還有以后的華夏文明?
有時候,陸凡也會惋惜。
按照明末時期的情況,本該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正常情況下,在大勢所趨下,會有雄主誕生,開朝立國,再次威壓世界數百年。
但可惜,上天沒有再眷顧華夏文明,中原大地上,只出了些李自成、張獻忠之類的流賊首領,雄主什么的,是一個也沒見到。
別管后世史書如何推崇贊譽,但在陸凡看來,流賊就是流賊,無論怎么說他們是起義軍,但歸根結底,他們還是流賊。
看看歷史上李自成等所謂起義軍干的那些事,那是開國雄主能干的事?
他們不事生產,只知劫掠,如蝗蟲過境,劫掠錢糧搜刮物資,然后裹挾著一無所有的百姓繼續向著下個目標前行。
他們可沒有什么打土豪分田地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想法,而是搶完一個城市換下一個城市,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私欲罷了。
直至,將一切能搶的都搶光,實在沒東西可搶后,外部壓力一來,頓時便將他們打回原形,如鳥獸般潰散逃竄。
最終,受苦的,還是生活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的百姓。
想到這里,陸凡抬頭望天。
這個明末亂世,他陸凡來了,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改變了歷史走向,更改了大勢格局,算不算是締造大勢的英雄?
.......
第二天中午,所有繳獲已經統算清楚,并造冊整理。
按照楊萬里、王定安等人的匯報,此戰大同軍斬首計三萬兩千余級,俘獲部落人口有二十二萬余人,土默特首領當場被陸凡擊殺,除了一開始就投降的千余名騎兵外,此次一戰,漠南蒙古可戰之兵,徹底被殺絕了!
這算是大同軍鐵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戰斗,以前天津一戰,和建奴幾乎沒怎么交手的他們,這一次,算是鼓足了勁,殺光韃子的口號,可不是說說而已。
若非那千余人投降的早,此次一戰,這些可以上馬作戰的草原男子,算是被徹底殺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