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中,百姓更是走街串巷的聚在一起,一個個互相商量著。
“聽說了嗎?皇帝已經跑了,有人親眼所見,由幾十個太監護送著從南門跑了?”
“真的假的,連皇帝都跑了,那這北京城還守什么勁,不如直接打開大門迎闖王進來得了!”
“誰說不是呢,闖王不殺人,不愛財,不搶掠,而且還不用納糧,以后他老人家做了皇帝,咱們老百姓可就要享清福了!”
“李掌柜,這是真的嗎?闖王真有那么好?”
“這還有假?這歌謠都傳遍整個中原了,不然闖王為什么勢如破竹,打完河南河北又打到天津山東地界,現在更是要打到這京城腳下?”
“要真這樣,那闖王就是咱們老百姓的救世主啊,大家家里有當兵的,回去都勸勸,別再給那些吸血的官老爺們賣命了,等闖王大軍一來,就打開城門迎接闖王入城吧!”
“是啊是啊,義軍早點來,建了新朝,咱們百姓,也能早點過上好日子........”
如這種對話場景,在京城各處幾乎隨處可見,之前還因為闖王大軍即將到來而顯得有些壓抑的北京城,如今的氛圍,也徹底寬松了起來。
闖王畢竟也是漢人,和那些韃子建奴不一樣,闖王做了皇位,開了新朝,那也是漢家王朝,無論是百姓還是士紳官員,心里都沒有多少抵觸心理。
畢竟自古以來,哪有久經不衰的王朝,改朝換代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雖然聽說闖王大軍之前在河南等地殺了不少官員士紳,但京中百官并不擔心。
畢竟以前是打天下,總要殺些人立威才行,但入了京城后,闖王就是坐天下了。
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同。打天下只需要軍力強盛殺的夠狠就行,但治理天下,可不是簡單的打打殺殺,想要坐穩天下,闖王依然少不了他們這些官員士紳們的支持。
闖王能奪得天下,必然是雄才偉略之輩,想來這點道理應該是懂得。
.......
等待的日子最是磨人。
一天天過去,朝堂中沒有了皇帝坐鎮,朝中重臣幾乎一個個都將流賊即將到了的事情忽略了,一個個待在家中,各自謀劃著退路,絲毫無人愿意出頭承擔抵御流賊的重任。
就算有些官員干著急,但位卑言輕,他們的言論,根本不受朝堂重視。
已經腐朽爛到了根子里的大明朝,再也出不了于謙那樣既有忠心又有能力可以力挽狂瀾的臣子了!
大家,都在等。
要么流賊拿不下雄偉的京城最后撤退,如此,他們這些文官便擁立幼小的太子登基,他們繼續做大明朝的官。
要么,闖王入城,他們便會擁護闖王登基為帝,搖身一變,成為新朝的官員。
怎么看,都是穩贏,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