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等著封侯進爵呢,這真是要急死人的節奏!
似乎是察覺到了陛下對于這幾個國號都不怎么滿意,殿中一眾文武商議了一番,又給出了幾個備選國號。
比如陛下之前乃是永昌侯,以“昌”為國號也不錯,有國運永昌之意。
再比如陛下驅建奴,平韃擄,滅流賊,力挽狂瀾,改天換地,再造乾坤,以“乾”為國號,也極為不錯。
對于百官們商議出的結果,陸凡仔細品味了半晌,最終,選擇了“乾”字,確定新朝國號為乾。
新朝,大乾!
國號得以確立,接下來,自然是商量登基等事宜。
新朝初立,皇帝登基之事自然不可懈怠,文武百官商量了許久,各種禮節各種儀式亂七八糟的看的陸凡頭暈。
最終他大袖一揮,乾綱獨斷,最終做出決定。
十二月十二,在城南外鑄天臺,祭天立國!
至于亂七八糟的繁瑣儀式,一概取消,只需留下最基礎的祭天儀式即可!
對此,朝中官員并沒啥意見。
武官們本來對于這些就不在乎,而文官們,大都來自大同鎮,屬于實干派官員,對于各種繁文縟節,也不怎么看重。
至此,立國之事,便算是確定了下來。
接下來,商討的,則是新朝建立后的各種軍國大事了。
首先,是新朝的中央體制。
作為自大同鎮走出的官員,朝堂百官已經習慣了軍情司,民政司以及財政司的存在,對于六部內閣什么的,反而不怎么有興趣。
至于一些前明官員,如盧象升,雖然有心想要恢復前朝制度,但一想到自己背后東林黨人之前的所作所為,便感覺沒臉多說什么。
如今的他,滿腦子都是清算前明那些謀害皇帝的官員,為崇禎帝報仇,至于新朝體制什么的,他不敢亂說話。
對于中央朝廷體制,陸凡很快便確定了下來。
軍情司、民政司、財政司三司更名為軍部、民政部,財政部。
在這三個部門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司法部。
四大部門相對獨立,部門主官皆為正一品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
如今新朝初立,朝廷班子也只是暫時有了個雛形,陸凡也并沒有非要一步到位的打算。
畢竟他所要建立的是氣運皇朝,以他如今的修為,哪怕是未來境界不突破,活個一百多年也絕對沒有問題。
日后制度有什么問題,在他看來隨時都可以修正,沒必要非得一次性完全做到盡善盡美。
倒是對于地方制度,陸凡則是徹底的確定了下來。
省、市、縣、鄉,鄉下設村,在這里陸凡偷了個懶,直接將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搬了過來。
各鄉長、村長皆由上級任命。每鄉皆設巡查所一所,巡長從九品待遇。
中央體制他可以慢慢完善,但地方制度,陸凡說的很死,也必須將制度定死了。
明朝滅亡,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皇權不下鄉。
很多地區的縣令,就是個吉祥物,朝廷政令只能到達縣城,根本下達不到鄉村,鄉村地區的權力,大都是掌握在了當地士紳、豪強的手中,根本不受地方政府的控制。
所以皇權下鄉,編戶齊民,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