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森的改裝開始了。
不,不是改裝,是拼湊!
在所謂的改裝區域,不會有新的零配件提供使用,全部是一些強制政府強制報廢的機甲。
人類星際聯邦政府執政時期,機甲的報廢年限是五十年,在這五十年中,每五年需要去一些檢測機構做最基本的大構建檢測,檢測通過之后,機甲才會獲得路權,到了五十年后,無論機甲的狀態有多好,都會要求強制報廢。
五十年報廢是有科學依據的,一架機甲超過了五十年后,如果沒有全面且專業的維護保養之下,很多電器元件以及光路之類的東西會因為接近衰變期而出現重大事故,所以,法律規定了五十年為報廢期。
流星機甲公司會定期收購一部分狀態完好的機甲放到改裝區域,為一些改裝愛好者提供足夠的零部件。
不過,關于五十年報廢的法律規定到了人類星際聯邦政府名存實亡之后,五大星域便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古董機甲,而這些古董機甲在與鐵甲巨蟑的戰斗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目前,五大星域的地方政府對機甲的報廢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基本上,機甲報廢相關的法律法規都已經失去了作用……
……
流星——g13。
在改裝的時候,周森首先是用光腦檢測設備把十幾架機甲初步檢測了一下,然后挑選出一架相對完整的流星——g13機甲拖到改裝棚里面,再開始大規模的拆卸,一直把機甲拆卸成龍骨架。
剩下的工作就是把每一個零部件檢測,包括機甲的外裝甲強度都要檢測,至于那遍布機甲的傳感器更是要反復測試,因為,一架機甲能否發揮出其正常的戰斗力,其傳感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周森的檢測非常細致,甚至于就連一些零部件的金屬成分都記錄了下來。
對于一個煉器師來說,最需要了解的就是金屬成分,光是這一關,就讓不計其數的煉器師一事無成,而現代高科技儀器最大的好處就是幫煉器師省掉了這個環節,要知道,在遠古的時候,煉器師要通過成千上萬的實驗才知道金屬的最佳配比,而且,每一次都需要重復這樣的工作,完全是憑借經驗一樣,這就有點類似于古地球的中藥。
就在周森拆卸流星——g13的時候,他身邊來了一個中年男人,當他看到周森的時候不禁一愣,因為,他沒有想到這罕有人至的改裝區域居然會有人來改裝。
中年男人忙碌的時候偶爾會看一眼周森,看了幾次之后,他便失望了,他發現,這個胡子拉碴的家伙似乎根本就不是來改裝的,而是來清洗機甲零配件的,把每一個零配件都擦得油光發亮,更像是一個保養工。
在機甲改裝領域,被分為三個大的級別,最低級的被戲稱為保養工,意思也就是只會拆掉零部件擦擦灰塵上上潤滑油之類的保養一下;其次是機修工,意思就是能夠維修排除一些簡單的故障等等;最高的就是改裝師,意思就是能夠改裝機甲。
當然,改裝師又細分了一些等級,這個等級就比較復雜了,五大星域里面各有各的說法,最直接粗暴的就是考改裝級別,而改裝級別分為十一級別。
但是,無論是什么說法,能夠稱之為改裝大師的人都是頂尖級的改裝高手,而被稱之為改裝大師的人其社會影響力通常已經不受等級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