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天前,也就是周森出去尋找朱襄就帶著一群野人出去了,因為,之前軒轅部落和另外一個部落約架之后,很多部落的年輕人還沒有返回部落,這讓朱襄很擔心,便率領一群野人出去尋找。
這是一群殘兵敗將。
很多野人身上都是傷痕累累,甚至于缺胳膊少腿。很顯然,上次約架,軒轅部落是鎩羽而歸。
接下來,部落開始為一些傷員包扎治療,在這個過程之中,周森才知道,軒轅部落之所以慘敗是沒有了部落首領。
沒有了部落首領……
周森嘴角泛起一絲苦笑,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么,他可就是罪魁禍首了,因為,如果不是他踩著飛行滑板狂追朱襄,朱襄也不至于落荒而逃與大部隊失聯。
周森決定彌補軒轅部落。
第十七天的時候,周森在軒轅部落里面搭建了一個小高爐,這是反復計算后的一個成品。
建設小高爐以“土”為主,它是具有現代鋼鉄廠所沒有的優點如:投少、設備簡單、技術容易為群眾所掌握、建設時間短等等。
一般高爐構造如同人身一樣,可分為幾部分:1一缸;2一熽腹;3一腰;4一爐身;5-爐喉。
為了保護熽底不受到煤氣、爐渣的沖刷和侵蝕,口下部常保留一層水,稱為死層,一般高度在300~400毫米。爐缸部分有出鐵口、出渣口及進風口。所以要做成這個形狀,是由于必須給爐內發生的各種冶煉過程:爐料自上而下的下降,煤氣自下而上的流動,以及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的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按照周森的計算,這個小高爐一年的產量在三千噸,當然,實際能夠達到五百噸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畢竟,各種各樣的輔材供應是個大問題……
……
當然,如果只是煉制出生鐵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野人并不掌握鍛造技術。
為了讓野人們的科技水平能夠短時間從石器時代跳躍到鐵器時代,周森給野人們開了個外掛,他偷偷用煉器師的手法煉制了一些原始的鍛造工具,也就是一些鐵匠的行頭。
有了生鐵,有了鐵匠的行頭,然后,要鍛造出工具就容易了。
野人們都不知道周森要干什么,但每天看著他折騰出一些新鮮的玩意兒,大家都是興趣高漲,特別是一群孩子更是整天圍繞著周森轉悠。
因為野人們的生存壓力非常之大,一些成年野人都要出去打獵,所有,周森能夠使用的勞動力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孩子。
孩子的接受能力強。
孩子的模仿能力更強。
周森起爐的時候,他會讓孩子們在旁邊也模仿著起一個爐,雖然不盡人意,但也是八九不離十。
第十八天的時候,周森冶煉出了大量的生鐵,然后,又用生鐵錘鍛出了一些簡單的武器——矛。
當然,周森錘鍛出來的矛需要安裝在長木棍上面。
當周森錘鍛出矛之后,整個軒轅部落瘋狂了,因為,當天,一群野人攜帶著長矛出去打獵,立刻就收獲了堆積如山的獵物。
以往,野人們捕獲獵物所使用的武器都是石器,其殺傷力根本無法與金屬的穿透力相提并論,往往要捕獵一頭野獸需要漫長的追逐,而現在,長矛對于這顆星球的野獸來說等于是降維打擊,鋒利的長矛能夠輕易的殺死獵物,這讓野人大大的節約了時間成本和狩獵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