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雇傭了就得發工資,就會用錢。而且我們連項目做什么都沒有具體確定,只有一個種植業大方向,所以也不知道該雇傭什么員工。”
秦虹玉停了下來,向程立仁詳細解釋道。
“我打算,先去考察后,決定好了做什么后,再按需求雇傭員工。”
“話說,老板你有考慮在哪建立種植基地沒?”
對于秦虹玉的詢問,程立仁沉吟了一下,然后說:“如果沒什么意外,就在我老家吧,三合村!”
程立仁的老家并不在城里,而是離這座小城有三十多公里農村里。
程父是三合村的人,而程母是鄰村的,兩家相距不過幾里地。
程父程母結婚后,不甘心在鄉下種地,就一起到縣城里來打拼了。
原本程立仁還時不時回老家看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是前兩年他們相繼去世后,程立仁就很少回去了。
現在只有每年春節前后,程立仁一家才回去住上幾天,算是懷念一下曾經生活的家。
現在,程立仁爺爺奶奶家,已經沒什么人了。
程立仁的大伯二伯,早年出去打拼,兩兄弟在羊城合伙做生意,在那兒扎了根,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次。
而程母那娘家那邊的親戚也是,年輕的出去打工,有能力的留了在大城市,沒能力的也是回到縣城發展,基本沒有回到鄉下的。
程立仁列數了自家親戚一遍,發現只有自己小姨嫁人后,好像還留在農村,其他的不是已經到縣城、到蜀都發展,就是到大城市謀前途去了。
以小觀大,程立仁家族里的人是這樣,村里的其他人又何嘗不是呢?
現在三合村里,除了少數留守老人和婦孺,就幾乎是個空村。
更糟糕的是,隨著老人們的去世,和年輕人將自家老人接去一起生活,村里連老人都越來越少了。
所以,程立仁現在有能力了,就希望能回鄉發展,把自己記憶里的家鄉發展得更好。
對于,程立仁的想法,秦虹玉不得而知,但是她會忠實地執行命令,完成程立仁交代的任務。
所以,在程立仁決定好種植基地的安家地點后,秦虹玉就開始查找三合村的資料。
三合村雖然是個偏遠小村,但是基礎并不差。
這兩年隨著振興鄉村政策地鋪陳開來,三合村也受到了福利。
通村公路直到家門口,自來水、天然氣、寬帶基站這些便民利民設施也全都有。
總之,除了缺少勞動力,三合村確實是個發展種植基地的好去處。
而就以程立仁現在能弄出的種植基地的規模來說,勞動力需求并不大。農忙時可能需要幾十個人一起干活,農閑就只需要一兩個人守著就行。
到農忙時,需要勞動力就雇傭臨時工就行了,村里雇不夠,還可以去鄰村雇,大不了多開點工錢就行。
而平時看護作物,這個倒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基地附近的農民,雖然他們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程立仁打算種高品質農產品,他們沒有足夠的專業素養,弄不好。
秦虹玉翻看了大半天資料,對三合村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想要了解詳情,還是需要到實地考察一番。
“老板,明天我們就去你家鄉看看怎么樣?順便選一個合適的位置,作為我們的種植基地。”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