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一系列描述,程立仁對于修建柵欄和圍墻更加急迫了。
已經確定了柵欄和圍墻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要解決好怎么修,修多大的問題。
怎么修,這關系到柵欄圍墻的牢固性和防御力。
修多大,則是更為重要。程立仁的營地有土地,有獸欄;而他本人也需要時不時到樹林和溪流里收集木材和產出。
所以,程立仁的柵欄和圍墻就要修的足夠大,得囊括一部分樹林和溪流。
這么一算,程立仁需要修出十幾千米的柵欄圍墻,這個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
工程量著實有點大,程立仁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修建完成,所以仔細衡量后,他決定還是縮小點規模。
不過考慮到,樹林和溪流平常去得多,所以程立仁打算盡量縮小空地范圍,而擴大樹林和溪流的涵蓋范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在營地里獲取更多資源,減少出營地的次數。同時,以后如果要擴建營地,開發空地也比開發樹林和溪流輕松。
打定主意后,程立仁就連忙叫上木工們和建筑工們。木工負責最外圍的柵欄,建筑工負責內層圍墻。
至于柵欄形制,程立仁選擇了最粗獷實用的木樁樣式。
選了碗口粗的原木,截成4米來長的小段兒,然后兩頭削尖,一頭埋入地下1米左右,另一頭就是尖銳的木刺。
兩根原木之間,程立仁最開始打算用鐵絲系住,結果實地一試,鐵絲太細,更本綁不住粗大的原木。
沒辦法,程立仁只能在幾根原木并排的內外兩面,分別用橫向放置的三根稍細的原木綁住,做成一面木柵欄墻,然后整面墻一并埋入地下。
值得注意的是,墻與墻之間的鏈接也是通過捆綁橫向原木來進行的,這樣,交錯的橫向原木將柵欄墻連成了一個整體,堅固耐用。
柵欄的修建方案確定后,程立仁又向建筑工確定圍墻的修建方案。
圍墻修建比柵欄修建更為困難。
柵欄的原材料原木好歹就在樹林里就可尋得,而圍墻,程立仁打算用石頭修,所以開采石頭都是個大工程。
為此,程立仁直接把在礦洞里開采礦石的幾個礦工全部叫停,一起去為修建圍墻而開采石頭。
開采出來的石頭是條石,是一個長方體,長約一米來往,寬和高都約莫30公分左右。
這些條石一塊塊磊砌,到因為它們表面并不光潔,所以每塊之間都有快一指寬的縫隙了。
為了解決這些縫隙,程立仁試過用泥漿填充。
結果就是修建起來的那面墻根本就是豆腐渣工程,被巨力撞擊后,泥漿根本不能黏住條石,墻面直接被撞得七零八落。
無奈,程立仁也只能求助現代科技,在外界購買水泥運進家園世界。
而為了運輸這些水泥,程立仁還不得不擴建自己的儲物空間。
把原本1x1x1的儲物空間擴大到10x10x10,而這一次擴充則花費了足足10萬的家園幣。
有了水泥后,修建出來的圍墻總算是達到了堅固的標準。
而擴充儲物空間后,程立仁也通過儲物空間運輸了不少現代工具進家園世界,提高修建柵欄圍墻的效率。
比如說電鋸、電滑輪、打電鉆等等。當然,這些為了使用這些工具,還弄了倆柴油發電機和大量柴油進去。
即使有了現代工具的加持也不是很保險,索性,程立仁再雇傭了幾個木工和建筑工。
還好上次修建木屋時房子修得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