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郭淡看完那些考試合格者的信息后,便立刻推翻徐姑姑那“歪打正著”的說法。
他覺得這其實是理所當然得。
原因就是其中許多名字,他以前是見過得,并且有些人還就是衛輝府人,剩下的也是什么大名府、山西、開封等地的,幾乎都是圍繞在衛輝府周邊。
只有少部分的名額被江南和京師兩地的人拿下。
原來這當下訴訟師其實是起源于衛輝府,而在一年前有很多書生都想去衛輝府擔任訴訟師,因為他們漸漸發現這訴訟師的權力可是不小,在當地容易豎立威信,且百姓也都認識。
這威信、名望、金錢不就是他們所追求嗎。
雖然比不上進士,如果去考進士,那是要跟全國的天才競爭。
訴訟師的競爭壓力就小很多,且所行使的權力,與官員無異,只是沒有朝廷給予得名分,但如果能夠借此積累名聲,將來還是有希望入仕的。
是一塊不錯得跳板。
只不過當時衛輝府已經滿員,郭淡為了節省開支,也沒有打算多招人。
這令他們很是失望。
哪里知道郭淡又承包下這三府,并且又開啟三院制度。
這些人紛紛報考,因為他們準備的是非常充分,故此他們中很多人都被錄取。
有道是,皇天不負有心人。
然而,這卻給開封府原本就很復雜得局勢,又增添了一絲變數,因為他們更多代表的是貧民階級,這刀筆吏和商人的后代幾乎都是下層階級。
蘇煦他們再聰明,也沒有料到貧民階級會入場。
其實郭淡和徐姑姑也沒有料到。
原本他們設計的是地域制衡,但如今貧民階級冒頭,并且還控制著大部分的訴訟權,這令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可惜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錄取名額出來之后,郭淡便張貼告示。
但這不是放榜,告示上只是說明考中的有二百三十二人,他將會為這些人頒發訴訟師資格證,但暫時還是只錄取兩百人,那么分數最低的三十二人,將會成為候補,不過他同時表示,很快將會就職。
隨著外來人的增多,兩百個訴訟師可能不夠。
這個結果出來之后,可是令不少吃瓜群眾是大吃一驚,這兩萬多人才考取兩百多個,跟之前預計的相差太遠了。
不是說這考題很簡單嗎?
怎么......?
要知道參加這次考試的,據說都是各地精英,可不是那些無名之輩。
而這種錄取率,也直接導致通知書變得彌足珍貴。
當通知書下去之后,那場面真是如科舉及第一般,甚至比科舉及第還要夸張......。
這村里若有人考中,當地鄉紳立刻就過來道賀,又是送錢,又是送糧的。
外地人士考中,來自他們家鄉的士大夫也趕緊過來見見面,拉攏一下。
那些考中的人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眾星捧月,他們多半只是想求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