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萬歷也曾渴望過與國庫做一定的切割,他將自己貪婪的目光集中在漸漸崛起的商稅上面。
但他兀自被郭淡的這一番言論給震撼住了。
因為他的計劃,只是追求財政自由,避免被那些大臣的掣肘,這只是皇帝個人的策略,與國家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畢竟皇帝的工資,也是收上來的,只不過以前是官員都收上來,然后分給皇帝,如今是皇帝自己派人去收。
而郭淡提出的建議,是涉及到皇帝與國家的一種顛覆性的策略。
從古至今,所有的政治家幾乎都在追求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土地兼并,更是困擾著每一個朝代。
關于這些問題也都是所有政治家非常熱衷討論的。
那張居正改革其實也涉及到土地兼并得問題。
而傳統的思維,都是“治”。
有病不治,那不是在等死么?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意識。
而郭淡的建議,就是“棄”。
不要去管。
有病也不要去治。
這絕對是顛覆性的。
從來從來沒有人這么想過,以往大家都是想著各種辦法,去緩解和扼制土地兼并,唐朝是均田制,宋朝是方田均稅法,明朝是一條鞭法。
郭淡是,將就著過。
這......!
這真是引起萬歷極大的興趣啊。
因為萬歷以前就想過,要是不去處理這些問題,那該多好,那我得多輕松,天天跟他們議論這些問題,搞得我肥宅都有些未老先衰了。
但問題是“士”與“農”乃是國家的根本,你不管?
你是在搞笑嗎?
萬歷便道:“就算朕鼓勵工商業發展,但也不能放任士農不管,這可是會出大問題的。”
郭淡反問道:“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去管?”
萬歷愣過了下,稍有不滿道:“朕若知道,就不需要找你過來解悶了。”
郭淡沉吟少許,道:“陛下,關于這治國之道,卑職可真的是一竅不通,卑職只知道算賬,分析其中利益得失。從之前的遼東軍備問題和關稅問題來看。
如果陛下要著手解決士與農這兩個大問題,那么所造成得內耗損失,可能是整個國家都負擔不起的,但若陛下放任不管,任由這些問題慢慢侵蝕,那么所損耗朝廷的資源,可能不及去治理的萬分之一。
在這情況下,勉強去治理,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啊!”
他就是數據分析員出身,故此看什么問題,都是從利益得失的角度來看。
這么多事,讓他也明白,有些事你就是沒法動,要動的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個代價可能是大明王朝都難以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