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
原來這京城有皇帝親自壓陣,大臣們是無法動用權力去壓制言論。
但是地方上可就不一樣。
這千年思想,早已是根深蒂固,豈能輕易被毀于一旦。
能否成功,主要是在地方上,而不是在京城。
這事在南直隸的爭斗,可遠比在京城要激烈的多,也要精彩得多。
此事爆發在常州府的無錫縣。
當地一個名叫劉三的小商販,他是專門從事回收廢布的買賣,他在得知頭巾運動后,就與自己的妻子,拿著廢布制作出大量的頭巾。
可是等劉三將頭巾拿出來賣時,就被當地法院以擾亂治安之罪給下令逮捕了。
這本也是一個小案。
逮捕一個小商販,那不是很正常嗎。
但是當地訴訟院院長陳默發現這個訴訟進行的有些快,他都還不知道這事,那邊就已經給判了,這一查才發現原來訴訟院里面有一個訴訟師是那法院院長的學生。
根據三院制度,訴訟權是在訴訟院手中,就是說在沒有訴訟的情況下,法院是無法下令逮捕的。
此案的過程就是劉三的鄰居前去告狀,而法院院長的學生立刻就提出訴訟,沒有跟任何訴訟師商量,而那邊法院院長直接就給判了。
不到一日,此案就結束了。
而目前只有衛輝府有律政所,就是專門跟訴訟院打擂臺的,其它地方都還沒有,這主要是因為衛輝府有這個需求,當地商業太繁榮。
開封府都沒有搞。
開封府其實也沒有必要搞這個,那邊太多讀書人,才華橫溢的毛筆俠多不勝數,起了很好的監督作用,要論公平,衛輝府都比不上開封府,每個案子,開封府法院可都是審了再審,生怕被這些毛筆俠抓住把柄,這些毛筆俠本來就是求學的,成天也沒事干,給他們逮著,那就沒得活了。
那么一旦法院與訴訟院勾結,那就會出問題的。
不過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衛輝府就從來沒有出現過,訴訟師全都是年輕人,法院都是老人,這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一旦勾結,訴訟院就會喪失權力,肯定是以老為尊。
但凡事無絕對。
好死不死,陳默就是來自衛輝府,是薛文清一手帶出來的,其實目前許多地方訴訟院院長都是來自衛輝府訴訟院,有著豐富經驗的訴訟師只有衛輝府有,他一看這案子,是毫無根據,于是他直接將當地給法院給告了。
那法院院長就沒有想到,這訴訟院竟然還敢告他?
法紳都是當地士紳,是由士林選出來的,他們沒有經歷過衛輝府的殘酷斗爭,薛文清在衛輝府的時候,可天天盯著法院,只要法院判決稍有不妥,他就很來勁。
衛輝府的法紳可真是如履薄冰,自家老鄉都不敢袒護。
無錫法院直接不予受理。
我就是判決人,你告我,你是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