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對這位鬼才的印象別說是深刻了,簡直就是如雷貫耳。
在后世,即便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曾經具體做過什么事,有過什么戰績,但是一提到郭嘉兩個字,第一反應都是‘鬼才’,這個書生很吊。
歷史上的郭嘉在從袁紹麾下轉投曹操之后,在一統北方的道路上可謂是光芒萬丈。
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
于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六年。
建安元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余,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于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后,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后,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也正是從這一刻起,郭嘉開始正式起飛。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歷史上的郭嘉在關鍵時刻替曹操出謀劃策的例子多不勝數,其軍事才能,縱觀整個三國中的頂級謀士,他也能排在前幾位。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郭嘉在時,可以說曹氏集團一直是在走上坡路。
郭嘉笑著指了指四散在周邊的侍衛,笑道:“溫侯在平定南陽之后必定會盡快趕回樊城主持攻打襄陽之事,而這十余人看似毫無章法的散在四周,實則互結犄角,彼此相援,每一人的站位無不透露著幾分兵家陣法的味道。”
“這個時候在這里遇到這么一群訓練的軍中精銳,除了溫侯的關中軍,嘉實在想不出還能有誰,況且,這條路,是從南陽到樊城的必經之路。”
呂布微微一愣,隨后大笑一聲:“奉孝果然目光如炬,既然奉孝已經知道本將就是那個中原諸侯口中霍亂長安的董卓欲孽了,那這酒,還喝的下嗎?”
呂布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管他怎么做,他的出生都已經定死。
這個時代,講究個師出有名,不管做什么,都要讓自己先站在大義的立場上。
而他這個怎么也洗刷不掉的污點在今后也必將成為其他諸侯攻擊他的理由和借口。
既然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他索性也就不再管這些,率姓而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郭嘉看了看手中正在把玩的酒囊,笑道:“嘉飲酒從不問它是什么酒,喝不喝的下,還得看對不對胃口,胃口對了,哪怕是杯毒酒,嘉也會飲而盡。”
站在一旁聽得云里霧里的馬云祿聽到這話,道:“這不是有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