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王中都祭祖的事情,牽動了不少人的心。
天順元年的這個春天,在經歷了一場寒冬之后,所有的人都開始躁動起來了。
朝堂的清洗如同滔滔洪水,以一種不可阻攔的姿態從宮內席卷而來,上至內閣學士,下至九品小吏,每一個都在其中,不可幸免。
有人這場變動中升官進爵,春風得意,有人也在這場變動中身陷囹圄,萬劫不復,但是,更多的人,是極力的想讓自己這場洪流中保全自己,然后再尋找著安全的地方,繼續著自己不干放棄的官場人生。
皇帝令沂王代皇帝祭祖的詔書一下,就仿佛是黑暗中給這些迷茫的官員們亮起了一盞明燈,這個時候,無論靠上誰,只怕都有傾軋之險,但是,唯獨靠上這即將成為太子的沂王,卻是萬無一失的辦法。
當然,沂王不是那么好靠近的,在復辟之前,沂王年紀雖小,卻是有高人指點,等閑不和朝廷的官員們走的太近,而官員們也忌憚沂王的身份,除了破罐子破摔的那些家伙,也沒人敢拿自己的仕途和身家性命去冒交往沂王得罪皇帝的這個險。
但是今時不比往日了,現在和沂王交好,不說能再進一步,至少,也是一道護身符,在別人將清洗的屠刀舉向他們的時候,也足夠讓對方掂量一下。
而若是有機會隨著沂王去中都,這不僅僅可暫時離開京城這個漩渦,更是可以在沂王面前刷一刷存在感,運氣好的,沒準就成了沂王門下。
于是,隨沂王中都祭祖的官員的候選名額,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身為內閣首輔的徐有貞,這個時候比任何時候來,更加炙手可熱,沂王府里自身的隨從人員的安排,他是做不了主的,護衛的禁軍,宮里也不可能讓他做主,唯獨這陪同的六部官員,卻是他可以一口而決的。
而徐有貞的做法,也是非常有他徐有貞的特色的,這些官員的安排,他一概不管,甚至只要有官員在見到他的時候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他都勃然色變,不是發火,就是拂袖而去。
不過,若是有心思靈活的官員,暗地里找到徐府的管家,悄悄的送上三千兩或者是五千兩,那第二天他們立馬就會接到內閣的派遣公文。
而這樣的消息經過幾天的發酵之后,在能知道這事情的人中間,這事情已經不再是秘密。
沂王還沒有啟程,京城里甚至就已經流傳起了“朱三千,龍八百”的童謠,這樣的消息,可是讓某個有能力知道這些消息又視錢財如命的人,心里頭怨氣沖天。
而這某人,此刻就正在壽康宮里,笑吟吟的看著太后和嘉善公主之前的說話。
“嘉善公主在民間走走也是好事!民間還是有不少有趣事兒的,太后知道了也是個樂子,嘉善公主多見識一下,回頭給太后說說,豈不是也是公主的一片孝心!”
“你這家伙,凈撿著好聽的說!”太后淡淡的看了曹吉祥一眼:“若是我不答應這小丫頭出去,只怕你也是不會開口的吧!”
“奴婢可沒那么多花花心腸,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了,就是奴婢有些愚笨,剛剛才想到!”曹吉祥有幾分委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