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拿下三金的男配提名,本身也是一種認可了。”
“就是,謝鋒輸的不算難看,畢竟之前的兩位男配,都是有資格競爭最佳男主的,這怎么打?”
謝鋒咖位更大,作品更多,名氣更廣,引發的議論也就更熱烈。
以至于,全然沒有人察覺到一些……細節的變動。
比如……
好萊塢著名特技公司“數字王國”的總裁斯科特·羅斯攜其團隊飛赴香江。
雖然是業界大佬,曾是《星球大戰》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的創始人之一,后來更是和詹姆斯·卡梅隆、斯坦·溫斯頓創立了數字王國,有過《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X戰警》等超級作品,但特效公司在國內一直不引人注目。
畢竟國內,幾道彩色光線一出,就是巔峰特效。
大眾對特效的要求也沒有那么高,所以視覺特效遠比不上動作特效吃香。
搞電腦視覺特效的,也都遠不如什么飛車特效、爆炸特效、道具特效這些本土特效吸睛。
電腦特效真正開始引人注目,還是今年的《血衣門》上映之后。
這部電影除了夸張的陣容之外,最好看的就是電腦特效了。
活生生把一部武俠片,變成的仙俠片,讓觀眾大飽眼福。
但這個行業在國內想要真正的受到關注,還需要一段時間。
什么《星球大戰》、《變形金剛》這些超級大片,很多人找出了一萬個他們可以紅遍全球的理由。但在特效人眼中,他們紅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特效好看,僅此而已。
別特么的跟我扯內涵,那都是后來填充的玩意兒罷了。
特效才是商業大片的唯一。
聽起來很離譜。
但后來很多超級大片的撲街和火爆,無形中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了這一點。
內涵再多,大都不多,《神奇女俠》都不再神奇。
特效夠多、夠明顯,哪怕劇情單薄睿智一些,《海王》都可以紅遍全球。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曾經有人調查過《風云》電視劇在國內成功的原因。
劇情?
人設?
名字好聽的功法?
千奇百怪的神兵譜?
這些元素在吸引觀眾的榜單上,越來越重要了。
但最重要的是……五顏六色的刀光劍氣特效!!!
可惜,這條真理莫說是現在了,就算是十年后也依舊被很多人認為是“特效人自我滿足的夢囈”。
斯科特的到來,被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血衣門》的熱映。
因為數字王國正是《血衣門》的特效制作團隊。
也正是特效上的強烈對比,才讓《仙誅地滅》撲街了這么久之后,都再次被人提起,然后被大家噴成了一坨屎。
可事實上,這天晚上,斯科特和霍雪兒握手之后,如釋重負的開口道:“那么,數字王國感謝你的援手,同時,我也代表數字王國董事會,歡迎你的加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