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賀歲檔,是國產電影繁榮時期,一眾片子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
今年的暑期檔,雖然國產片被好萊塢大片壓制,但戰況其實比大家想象的好得多。不少電影都能搶走兩三億的票房,雖敗猶榮,起碼大家都不會虧本。
何況后來陸陽的《是他,不是他》氣吞山河,十二億票房收割全場,讓好萊塢大片都只能瑟瑟發抖。
但現在,這個賀歲檔,真的太讓人絕望了。
本檔期其余片子首日票房加起來都還沒有人家《合金俠3》的首日票房的一半多。
就問怎么打?
要知道,首日票房的差距,放到后期,是會乘個5甚至是乘個10的。
首日票房相差一千萬的電影,最終票房差個一兩億都有可能。
首日票房差五千萬,最終票房差五個億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現在……最好的《四十二》和《合金俠3》的首日票房差了快一億!
這最終票房得差多少?
難道要差十億嗎?
這……
目前國內票房超過十億的,就一部。
你讓種花電影圈怎么打?
沒得打!
誰來都不行。
陸陽都不行!
畢竟哪怕是陸陽,也不就只有一部票房破十億的電影嗎?
這是段位壓制,不是個人才華和運氣可以抵擋的。
種花電影圈,瞬間死氣沉沉。
這幾大的影響了行業士氣。
而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心氣,那么就離腐爛不遠了。
如果我怎么拍都拍不出高票房的電影,都拿不到有含金量的獎項,那么我為什么不配合某些資本去喜錢?
恰爛錢多舒服,還努力干啥?
大部分圈子里的人,之所以那么努力奮斗,就兩個原因。
一個是能夠賺大錢,二個是能夠賺大名。
但被好萊塢碾壓的種花電影圈,是做不到這兩點的。
種花電影市場確實在擴大,大家都看得到。
可要是沒有人能夠抵擋好萊塢的沖擊,那么這個市場就是別人的蛋糕,自己人只配吃點邊角料。
過去幾年,在曾主任、陳寶道等人的治理下,在華仔等一眾大前輩的響應下,在陸陽的小刀子下,圈中風氣大為改善。
很多以前的老舊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圈子里濁氣一掃而空,百廢待興。
另一方面,以姜茴、何安琪、張宥栗、秋秋、陸陽、邱載國、鄧凱、華宇為首的臺前幕后的新人如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舊力已去,新力又生,這是圈子大繁榮的征兆。
可突然遭受如此嚴重的外部重創。
輕則阻礙圈子兩三年的發展,重的話,有可能直接毀掉曾主任和陳寶道的這盤棋。
寒國娛樂圈,一開始也不是那個鬼樣子,還不是因為中途受到了外界強大的影響?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啊。
……
“國內沒有一個能打的!太菜了!”
“唉,要是陸陽的《天堂街五號》也在這個檔期就好了,感覺還有的打。”